APP下载

脱贫攻坚的融媒体新闻叙事创新

2020-11-28张馨王灿发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

张馨 王灿发

【摘要】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与民生大计。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媒体为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叙事的创新上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个人化叙事主体提升扶贫故事的贴近性;碎片化叙事聚焦扶贫成效;融合性叙事文本优化互动叙事体验。

【关键词】脱贫攻坚;融媒体新闻;新闻叙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党全社会的大力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施、成果经验的宣传推广以及典型扶贫故事与扶贫人物风采等都离不开主流媒体的新闻策划与报道。而随着传媒生态的变化、传播渠道的拓展、媒介技术的驱动以及用户需求的转变,媒体格局与传播手段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尤其是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融媒体新闻实践不断突破传统新闻叙事模式,丰富了媒体传播形态,在传递社会主流价值、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拓宽用户参与途径、增加舆论的情感通道与互动频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主要阵地。[1]融媒体新闻主要通过自有新闻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为主的第三方平台官方账号进行移动传播,更多地侧重于年輕一代用户的新闻需求及审美偏好,因此,与传统新闻相比,融媒体新闻既能依托母媒强大的新闻策划及生产能力,又能基于崭新的融媒体定位及传播渠道,充分借助多元叙事媒介、灵活运用叙事技巧实现了融媒体新闻叙事创新与媒体话语转型,体现在新闻实践中,便是“新闻故事化”的日趋盛行。[2]许多具有叙事属性的新闻作品凭借其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及审美价值等传播优势得到用户的好评与认可,成为提升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同样,在脱贫攻坚的融媒体新闻实践中,新闻报道不再一味地生硬传达脱贫会议精神、空洞解读扶贫政策、刻板宣传扶贫成效,而是在“用户本位”的传播理念下积极开展新闻服务并通过不断创新新闻叙事策略生动讲述扶贫故事,消解媒体正面报道的宣传意味、突破传统扶贫新闻的固化模式,呈现出新叙事特征。

一、个人化叙事主体提升扶贫故事的贴近性

作为表达出构成文本的语言符号的行为者,叙事主体(即叙事者)在叙事文本内部进行着故事讲述,发出叙事“声音”。[3]新闻叙事的纪实性决定了叙事主体必须以真实身份开展叙述并对叙事行为负责。在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新闻叙事作品中,政府官员、权威专家、大型企业及专业媒体人等作为集体性权威声音的代表,掌握着主要的话语权利并构成扶贫新闻的主要叙事主体,凸显着叙事主体的职业权威与话语公信力,叙事主体的职业化表达、叙事声音的官方色彩较为浓重。而当下的社交化传播表征着每一个网络节点(尤其是普通用户)的主体地位及话语权利,新闻故事的叙事传播建立在网络节点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亲密交往的基础之上。因此,为了真正抵达用户、实现新闻交往,脱贫攻坚的融媒体新闻叙事也逐渐转变叙事风格,充分借助限知视角下的个人化叙事提升话语表达的亲切性与故事讲述的平实感,以吸引年轻用户注意,拉近新闻叙事主体与用户的心理距离。

(一)限知平民视角传递感性扶贫故事

叙事视角,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官,更指涉叙事文本的感知与感受,还涉及更深层次的心理、道德或价值层面的判断等。因此,叙事视角能够超越一般的观看意义,决定文本的叙事意义建构与价值传递。与传统新闻叙事不同,融媒体新闻叙事充分借助限知视角打破传统扶贫故事的诠释框架,以个人化叙事主体的个人感受与情感表达凸显小人物的平民化叙事风格,增强新闻叙事的亲近感与贴近性。限知视角,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对叙述主体话语权利的限制,人物只能根据自身掌握的有限信息展开讲述。但正是由于所知有限,才能以真实可感的个人讲述及亲身经历突破传统新闻叙事中严肃的媒体身份与疏离的官方话语,进而实现叙事主体与用户的平等对话及故事讲述。

近年来,故事人物的限知视角在扶贫新闻中得到广泛运用,真正实现了硬新闻在叙事主体及叙事视角上的软着陆:媒体叙事者隐身、故事人物现身,更是规避了画外音等形式的媒体解说,主要采用故事人物自述的讲述形式来提升故事的感染力与感召力,呈现出许多真挚感人的扶贫故事。在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的短视频新闻奖中,获得二等奖的《上桥!今天和“溜索”说再见》是以一名生活在金沙江畔的乡村教师的视角,讲述四川凉山州对坪镇溜索改桥的惠民工程对自身实际生活的巨大改善及影响;获得三等奖的《秦岭最美小慢车穿越陕甘川三省,日输送中小学生近500人次,车上急需新书》则是以一名九年级学生为主要叙述者,讲述自己与同学们为了走出大山求学而搭乘6063/4次扶贫专列所遇到的列车人员与爱心人士的关爱与帮助的故事。这些新闻故事都是以小人物的平民视角为主线,代替以往围绕重大主题进行的宏大叙事框架,通过鲜明的人物特质、细腻柔软的内视角展现生动鲜活的扶贫故事,具有较强的带入感,以小见大、潜移默化地建构脱贫攻坚这一新闻叙事主题。

(二)第一人称话语形态建构亲密叙事场景

现实生活中,距离的远近、关系的亲疏直接决定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与话语形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与“人际气泡”(Space bubble)决定的。[4]一般而言,扶贫新闻在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方面的新闻价值不够显著,因此,融媒体新闻叙事在扶贫故事的讲述中不仅采用限知视角呈现微观叙事框架,还善于运用叙事人称及话语策略建构叙事主体与用户在场的面对面叙事传播场域。这种亲密性话语策略主要体现在第一人称及其口语化表达样式的使用中。

叙事人称,属于叙事语法范畴,第一人称“我”“我们”指代说话人、叙事主体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与互动手段多用于面对面叙事以及人际传播等语境中。大众传播时代的传统新闻叙事作品较多地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而融媒体新闻叙事则充分借助第一人称营造新闻人物与用户的直接交流感,建构起一种面对面的叙事传播场域。此时的故事讲述人作为典型的外显(或公开的)叙事者,现身于叙事文本之中并能够被用户明显感知其较为外露的情感、态度与话语倾向。因此,有别于传统新闻叙事较为内隐、不轻易表态的叙事主体形象,融媒体新闻叙事以个性鲜活的叙事者形象及朴实直白的话语样式直面用户,传达自身情感色彩及价值取向,以简单直白、轻松易懂的话语表达开启“我”对“你”的新闻故事讲述。例如,“我叫邹金萍,今天30岁了,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走这条我走了5年的渡江路。我生活在凉山州金阳县金沙江边一座叫对坪镇的小镇上……”(《上桥!今天和“溜索”说再见》);“2018年5月20日,星期天,天气小雨转晴,9年级9班,蹇星洋,今天我又下山了……”(《秦岭最美小慢车》);“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陇原大地,从兰州出发,汽车颠簸了十四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大寨村。一下车,我的心就凉了,当时我就想……”(《臊子书记》)。正是这些新闻故事中的小人物,作为限知视角下的亲历者,以第一人称面向用户开启故事讲述,提升了叙事传播的对象感与交流感,其朴实的话语风格也为扶贫新闻增添了贴近性与可看性。

二、碎片化叙事聚焦,集中展现扶贫成效

在新闻叙事中,叙事视角主要是故事由谁的眼睛传达与感知,即“谁来看”。而被看、被聚焦的客体则是聚焦对象。荷兰学者米克·巴尔将“聚焦”界定为一种“视觉与被‘看见之间的关系”[5]。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聚焦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人物或场景,还包括任何有形或无形的客体,决定着故事框架的建构以及叙事主题的展现。在传统新闻叙事中,新闻故事的讲述一般具备完整的故事链条以及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但在用户注意力稀缺的新媒体语境下,对于扶贫攻坚这一重大且历时较长的社会事件,融媒体新闻叙事创新只有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的故事聚焦方式,才能顺应新闻用户移动化、碎片化的新闻接收习惯。这就要求融媒体新闻叙事在有限的时间与篇幅内呈现那些最能集中展现主题的叙事片段以及最能打动新闻用户的故事情节。

(一)聚焦核心事件讲述特色扶贫项目

故事都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包含起因、发展、结局以及各种人物行动及情节变化。而碎片化叙事聚焦打破传统新闻的线性叙事模式,有选择性地呈現那些关键情节或故事转折点,即核心事件。而那些在扶贫故事中意义较小的事件则被直接省略。在这种选择性叙事聚焦下,扶贫故事讲述被或详或略、或快或慢地有序编织,虽然不具备完整的故事链条、不展现详细的故事背景,但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聚焦关键性扶贫举措及扶贫成效。

(二)聚焦生动细节,刻画新时代典型人物

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展现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风貌。在传统新闻叙事中,往往选取那些能够集中展现扶贫干部长期驻扎一线、甘于奉献、发扬公仆精神的主要情节和先进事迹进行典型人物报道,在树立英雄原型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化、脸谱式报道倾向。而新时代的融媒体新闻叙事摆脱了模式化人物塑造方式,以接地气的平凡人物形象塑造新时代的先进典型。其中,那些看似与报道主题关联不大的平淡情节或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也成为融媒体新闻叙事还原人物本真、创新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切入点。例如,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一等奖的短视频新闻《臊子书记》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宋鹏的80后青年教师,在宋鹏与甘肃大寨村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脱贫的奋斗故事讲述中,开篇呈现的是一段轻松幽默的画面:宋鹏怀揣着扶贫热情,在长途跋涉14个小时到达大寨村后正准备“豁出一条命也要挖断穷根”时遭遇了一系列现实打击:锃亮的皮鞋踩进了泥地、进村的路上被村里的小狗吓退、询问留守老人“高寿”时却听不懂当地方言。这些尴尬戏谑的生活细节还原了主人公稍显“憨萌”的真实特质,而轻松有趣的画面特效也缓解了扶贫主题一贯的严肃与沉重。故事人物呈现不刻意拔高扶贫干部的英雄形象,而是真实展现平凡小伙的亲切朴实的人物特质,有效降低了典型人物的宣传意味,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及人物的感染力。

三、融合性叙事文本优化互动叙事体验

美国学者尼基·厄舍将“互动新闻”定义为一种叙事的可视化呈现,即通过为多层的、触觉的用户控制进行编码,以实现获取新闻和信息的目标。[6]这种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的新闻类型注重可视、可听、可触等体验延展,主要以多媒介融合文本展现故事,并为用户创建多样的参与方式与路径选择,让用户自主探索,自己讲故事,获取感兴趣的内容并得出结论。融媒体的互动新闻生产更是借助技术性、交互性,创新故事讲述形式,优化用户的新闻叙事体验,赋予用户参与叙事“创造”的可能性。由此,用户参与成为实现互动叙事文本完整性的必要条件,文本意义在用户的参与过程中实现,不断深化用户对新闻叙事意义的多元理解与感知。

(一)以灵活的叙事空间延展用户对扶贫故事的深度沉浸

在新闻叙事中,空间不仅指涉真实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或特定场景,还指建构叙事文本的开放场域,从而成为融媒体叙事样态创新与故事场景建构的重要突破口。融媒体新闻以灵活的叙事空间延伸用户对故事空间的“沉浸感知”,尝试从空间意义建构用户对扶贫新闻故事的认知与接受,使用户从一个与扶贫新闻无关的叙事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探索扶贫新闻的叙事体验者。如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推出的《跟随总书记走进“大山深处的创客小镇”》,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的河南新县田铺乡考察这一新闻事件而制作的场景控制型互动新闻。该融媒体新闻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提供场景选择、视角切换等功能,用户通过点击、滑动屏幕的方式以第一视角进入创客小镇,在故事空间内自主变换视角、场景,进行360度全景观看田铺大塆的地方特色发展实况,从而实现用户与场景的互动,在沉浸式空间体验中加深对田铺乡扶贫致富成果的感性认知。

(二)以多媒介叙事文本创建用户的互动叙事体验

多媒介呈现是在传统新闻文本样态基础上跨越新闻文本体裁,发挥各媒介元素传播特性并广泛借助H5、VR、AR等技术,以文字、图像(包括静态图片、动态影像)等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生动、多维地讲述新闻故事的融合性新闻叙事文本。例如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创意互动二等奖的《苗寨“十八”变》,该视频通过H5页面融合了全景航拍等音视频多媒介内容,为用户展现了十八洞村民脱贫致富的真实经历以及村里五年来的巨大变化。其中,五个故事由生活在不同寨子的当地村民展现,用户可以任意点击导航界面呈现的五位来自十八洞村不同寨子的村民头像,进入文本嵌套的脱贫故事,再回到导航页面后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浏览其他故事以及进入的先后顺序。在这种用户主导的互动叙事中,用户能够控制叙事节奏,选择叙事情节,在与文本界面的多元互动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叙事板块及故事沉浸程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故事的完整性,极大地拓宽了用户的话语权利与叙事空间,呈现出互动叙事的个人定制属性。技术赋权下的多媒介叙事文本呈现出不同叙事媒介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聚能,丰富了用户的可视化互动叙事体验,在为用户营造愉悦新闻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新闻叙事文本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与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多元傳播媒介作为新闻叙事的呈现手段,变革着传统新闻的叙事样态以及叙事模式,尤其体现在扶贫新闻等重大时政新闻的叙事作品呈现中。新时代以来,扶贫故事讲述在叙事框架的设置、叙事母题的选取、新闻话语的组织中,以平民化、接地气的叙事视角,趣味性、情节性的叙事聚焦,多元化、融合性的叙事媒介变革着传统扶贫新闻的叙事逻辑及叙事风格,以满足移动用户对于融媒体新闻的新闻期待及审美预期,以实现用户对脱贫攻坚举措的社会共识,对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肯定以及对扶贫先进典型的价值认同。但也应该看到,脱贫攻坚的融媒体新闻报道在叙事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个人化叙事主体的运用要确保叙事主体话语表达的生活化、真实感;碎片化叙事聚焦要抓住故事核心价值、精准呈现扶贫主题;融合性叙事文本也应在提升用户互动叙事体验的过程中避免形式感、重视互动设置的沉浸程度及有效性。

(本文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报党刊话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邵全红,王灿发.媒体融合五年来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变革及创新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1):27.

[2]高婷.叙事学视域中的新闻学研究[J].新闻爱好者,2009(8):10.

[3]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9.

[4]Robert Sommer.Personal Space:The Behavioral Basis of Design[M].USA:Prentice-Hall,1969.

[5]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8.

[6]Nikki Usher.Interactive Journalism: Hackers,Data and Code[M].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16:20.

(张馨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新闻学博士;王灿发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作用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之浅见
脱贫攻坚战中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关于溆浦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