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功能理论视阈下的“两美”城市建设研究

2020-11-28苏坤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城市

摘要:结构功能理论把社会看成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有序的方式相互联系和作用实现社会整体的变迁和发展。该文运用结构功能理论角度对“两美”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把“两美”城市建设看成一个结构完整的整体,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子系统组成,这五位子系统相互关联并彼此发挥功能,共同推动“两美”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两美”城市;结构功能理论;全面小康

作者简介:苏坤(1987--)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

“两美”城市建设中的“两美”是指“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将“两美”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当地从“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到“美丽城市”的转变,实现从“两创”、“两富”到“两美”的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本文尝试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对“两美”城市建设进行探讨和分析,探索“两美”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与“两美”城市的系统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帕森斯提出了社会系统理论。他认为,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有许多子系统,各子系统以有机的方式相互关联和作用实现社会整体的变迁和发展。在社会系统理论中,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价值规范系统是其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分别执行不同功能,通过保持最低限度的一致性维持着社会均衡,并控制体系内部结构与过程的运行。[1]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提出了“正功能”、“负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概念。所谓正功能,就是有助于系统或群体整合与内聚的积极功能;负功能就是对系统或群体具有拆解与销蚀作用的消极功能。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和选择时,要根据功能的正负后果来判别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正功能并不能够肯定对其他系统具有同样的功能。默顿十分重视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特别强调社会文化体系对个人和群体所到来的影响。他认为,社会价值观决定着社会追求的目标,社会规范规定着为达到目标所可以采用的手段,一旦文化结构与目标同社会结构或制度化手段之间产生脱节,就有可能出现社会失范等后果。[2]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注重“結构”和“功能”的分析和考察,把结构和功能看成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从整体角度考量事物的内部组成及其相互关联,并强调各构成要素所持功能对达成某一目标的重要性。这一理论对“两美”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两美”城市建设的系统构成以及各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对更好的推进“两美”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美丽城市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体现为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也体系为百姓生活富足、人文精神彰显、社会和谐稳定。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角度,我们把“两美”城市建设看做一个整体,并认为这一整体主要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子系统构成,这五位子系统以一定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彼此发挥自身功能,对“两美”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这一系统结构主要源于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引申到“两美”城市建设,“五位”即以上所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子系统,“一体”即“两美”城市建设这一整体。这“五位”子系统因职能分工不同而在整体中处于不同结构方位。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五位子系统彼此之间不停的进行着互动,实现结构和功能的互补。

二、结构功能理论视阈下的“两美”城市建设思考

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适应。帕森斯认为,系统只有保持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联系并不断调节自身状态才能生存下去,并通过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得到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两美”城市的建设具备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我国多数城市经历了从“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到“美丽城市”建设历程的跨越,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建设方面,大多地方政府不再固守“唯GDP论英雄”的传统观念,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两美”城市建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比如部分地区地少人多资源占有量不够丰富、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等。“两美”城市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基础相适应,同时也要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两美”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两美”城市建设面临的内外部条件也会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其的整体和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适应。

正视各子系统正负功能的双重后果。默顿从辩证思维和经验立场出发对“功能”作了新的诠释,他认为“功能”是一个中性概念,是指“可以观察到的客观后果”,这种后果按照其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3]通过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构成“两美”城市建设这一整体的五位子系统在各自发挥其积极功能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自然资源消耗、贫富差距分化等问题。用辩证的思维正视这些正、负功能带来的双重后果将帮助我们在“两美”城市建设过程中拥有超前的眼光和多维的视角。一方面,在运用积极功能为“两美”城市建设预设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的同时预测到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早一步在不良影响产生之前采取行动加以预防,使消极影响最小化甚至得到避免。另一方面,在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功能之时,也能让我们用更加从容的心态加以对待。

实现内部功能选择的最优配置。为了追求“两美”城市建设这一社会活动目标的最大实现,我们应思考如何在这一整体内部的功能选择上实现最优配置,促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而为了实现功能的最优选择和配置,就需要进行功能分析,即对事物内部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事物整体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因此,在分析“两美”城市建设的五位子系统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各子系统自身所承载的正负功能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应了解这五位子系统各自的性质和边界,因为整体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往往不一致,如果随意打破原有边界关系的平衡将会造成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紊乱,从而增加社会整合的困难。[4]一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一般功能的子系统,还取决于这些子系统是否存在跨越边界的对流式的信息交换关系。因此,只有当“两美”城市建设这一整体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良性的信息交换机制并实现结构和功能的互补,“两美”城市建设目标才能获得最大实现。

维持整体系统的均衡狀态。为了让“两美”城市建设这一整体处于均衡状态,各子系统必须在内部结构中保持自身稳定,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不去侵害其它子系统功能的发挥。这启示我们在“两美”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各个子系统的调控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即为规则、秩序。如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去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同时不过度增加经济的负担;在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的同时不违背社会的一般价值规范。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尤为强调整体的良性稳定对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并把它视为社会的一种常态,相信一切的冲突和破坏经过系统的调节和整合都能够重新趋于平衡,这也鼓励我们在建设“两美”城市这项宏大、长期的工程时要坚定信心,因为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观点,只要我们按着正确的路线方法坚持努力下去,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文祥,李长源.和谐社会的理论借鉴: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2]刘润忠.试论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05)

[3]彭文静.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补习教育[A].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9)

[4]曲贵卿,张海涛.帕森斯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分析[A].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09)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城市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