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2020-11-28余丽路麦中坚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余丽路 麦中坚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我国无论是在以前的革命年代,还是当今的复兴时期,都始终坚持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由此产生了正确的指导理论,并借由科学的理论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果。在新时代下,我国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更是要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向目标靠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时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随着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活力。面对时刻变化着的社会环境,要在坚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同时,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结合新时代下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订立新的目标,实现新的时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表述,指出人类世界的一切活动本身就是实践的问题——先有实践,才有认识与发展,再通过实践,促进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

实践的特点。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区别于旧唯物主义把客观世界当做直观的对象,掩盖了主体的能动性,又不同于唯心主义将主体的能动视为脱离物质基础的绝对,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

第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在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实践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第二,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目的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

个人与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此,认识源于实践,又通过总结归纳,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反过来又指导着人们通过实践去改造世界,一方面获取自然界原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创造出自然界原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把人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催生出了虚拟实践,其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双向对象化的活动。这是区别于能够生产出实物的传统实践的实践,极大地扩宽了人们的自由空间,对人类社会影响甚大。但要注意的是,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要警惕唯心主义,提防那种夸大主观意识,认为在虚拟实践中能够无所不能的思想。

社会与实践。人类社会的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生产实践,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并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五位一体”中的经济层面最为相关;二是社会政治实践,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在新时代下,人们的政治热情高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政治实践当中;三是科学文化实践,人们的需求从来都不仅限于物質层面,意识活动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科学、艺术、教育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引着社会的发展方向。除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实践类型外,社会交往实践和生态实践也是现阶段的重点。社会交往实践的目的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实现国家的和谐、人民的友善;生态实践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人类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改造世界若不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就是不遵循规律的表现。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起来的新理论,指导着社会各领域在新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发展方向。

立足实践,检验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历史的结论,实践出真知,又经由实践创新发展,新的理论又必须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再次被检验。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针对性的指导理论都有其时效性。因此,一个时期经由实践所得出的真理也具有阶段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有以创新精神改变和发展以往的真理。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各行各业各领域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永不停滞僵化。从规则的制定到体制的建立,要充分听取一线工作人员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实践;要结合个人的实际与需求,让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要突出自身优势、自身特点,有所侧重地在理论指导下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正确的理论和认识要被大众化,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导向,“中国梦”始终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前提就在于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认同,才能让中国力量凝聚在正确的方向上。

立足实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在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人的存在的根据在自身,马克思哲学实践观充分倡导人的主体性,要求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向的最终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那样的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基础,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达成。

立足实践,完成时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我国发展的新机遇期,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与他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又是我国发展的新挑战期,全球性危机越发显现,面临的各种威胁越来越大。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遵循规律行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不仅体现了中国立场,而且表现出大国情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的实践观,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以其为指导,不断修正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然后以新得到的理论进一步指导我们改造世界,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朱艳莉.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2(1)

猜你喜欢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