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目标、学情、规划及管理

2020-11-28季丰

语文建设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情家乡评价

季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共安排了三个学习活动: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三个活动各有侧重又有内在关联,从了解、调查到参与建设梯次推进,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本文着重从目标确定、学情考虑、活动规划和过程管理四个方面,对一线教师的操作实施提出若干提醒与建议。

一、目标确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到:“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三个学习活动分别采取访谈、调查、建议的形式展开。由于学生此前少有对文化生活的深度访谈、调查与研究,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方法的指导,关注教材中学习资源的阅读与运用;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完成选题论证、访谈与调查的设计;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以上活动来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在阅读、实践与表达中拓展视野,提高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关注与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2.学习访谈、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技能,关注访谈问题的设计和访谈对象的选择。以“人物志”或“风物志”的形式为家乡留一段记忆。

3.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在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学习调查材料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合理地制订调查大纲或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并撰写调查报告。

4.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并了解建议书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情考虑

在开展诸如“家乡文化生活”等项目式语文学习活动之前,有两个关于学生的问题要考虑:他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项目?他们是否有能力做好项目(主要是指学术素养和行动能力)?更何况,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情皆有不同。教师在活动设计与开展活动之前始终要提醒自己考虑学情,否则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将可能无所适从以致草率了事。

在教材中,“家乡文化生活”单元安排的三个活动中都有“活动提示”,并提供了部分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架,但未必能充分满足学情的复杂性需求。而这一部分需求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加以补充与拓展。我们沿着以上两个问题来展开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如下情况应提前考虑:

1.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项目

(1)时间。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和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都各有两个主体环节:访谈与写作,调查与写作。加上访谈和调查之后皆有资料的整理与研讨过程,学生在一个周末是难以完成的,即使完成,成果的质量也可能得不到充分保证。因此,需要教师在时间规划上有一个整体考虑。

(2)分组。对于活动一和活动二,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这就牵涉到合理分组的问题。不同学校学生的生源地、居住地情况不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家乡(社区)也会不同,因此,不可能按照班级座位来进行理想的分组,而要采取以就近地域自主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还要考虑到异地求学的学生的参与情况。

2.学生是否有能力做好项目(主要是指学术素养和行动能力)

(1)学术素养。活动一中访谈主题的确定、访谈提纲的拟定,活动二中的调查问卷、调查提纲、资料收集等开展调查所需的相关知识,不是学生天然具备的,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样,在本单元的三个活动中,“家乡人物(风物)志”“调查报告”“建议书”等实用类文体,需要教师教授相关文类的写作知识与技能,甚至应当提供相应的范例。

(2)行动能力。即便是教师教授了访谈、调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选择访谈调查对象、开展访谈调查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访谈过程中的对话措辞处理,访谈过程中遭受拒绝的情况应对,小组团队合作的不积极、不配合情况,都要在准备之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并提供解决的方法与路径。

三、活动规划

“一个设计很好的项目计划不仅仅是一组活动的序列说明,它本身还是一个设计方案,可以支持和引导学生创造出项目作品。”开展“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相关活动,教师必须要先做好规划。

1.进度安排

本单元相对应的是“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九个课时。在有限的九个课时内要完成教材设置的三個活动,更需要教师预先做好缜密安排,为每个活动分配合适的时间。以下是我们安排的教学计划:

第1课时:“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的选题确定、访谈设计

第2课时:“家乡人物(风物)志”的写作指导

第3课时:“家乡人物(风物)志”的分享与评价

第4课时:“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调查准备、方法指导

第5~6课时:调查报告写作

第7课时: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互评与修改

第8课时:“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的写作指导

第9课时:建议书反馈交流及活动反思交流

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学指导的延续性,我们一般把这些课时分布在周末的前后,以保证学习活动相对聚合。比如,第1、4课时之后的访谈与调查应该安排在周末,而第2、3课时与第5、6课时安排在下一周的开始。

但这仅仅是教师对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进度安排。分解到每个活动时,学生也应该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安排。如下表:

学生在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整体规划后,在小组开展活动之前,应该先讨论预排本组的活动计划,并做好合理的分工。为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甚至可以考虑给自己的活动小组取名,强化小组的归属感,增添活动兴趣。

2.策划活动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构完成这三大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而建构这些知识与技能不是纯粹地以讲授的方式,而尽可能以模拟经历或讨论思考的方式来进行。

从知识层面来说,三个活动所要呈现的最终成果——《家乡人物(风物)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这三个实用类文体,都需要提供学习支架与学习资源。

在《家乡人物(风物)志》的写作指导中,我们先提供了《富阳镇志》(1994)第八编“人物”中“郁华”部分和《福州古厝》“俊彩星驰、人杰地灵”中“林则徐故居”这一部分,作为“家乡人物(风物)志”的范例。然后我们让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讨论总结小组选择要撰写“志”所需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教材“活动提示4”,完善小组选择要撰写“志”所需的内容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先前所收集的档案材料和访谈材料,讨论拟定小组“志”的写作提纲。

同样,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这一活动中,调查问卷与提纲的设计是一个难点。我们提供了一份“××中学学生的社区文化生活调查问卷”,让学生在阅读后讨论:“如果你的调查也需要一份问卷,哪些项目可以保留?哪些内容需要添加?”学生在对示例的讨论中既学到了调查问卷设计的必备知识,同时也可以此为范本完善自己的调查问卷。比如,我们提供了一位同学设计的调查大纲:

要求学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对调查大纲进行补充或删减。

从技能层面来说,表面看上去并不复杂的三个活动,实际上包含了学生在小组合作、时间管理、问题解决、决策制定、调查研究、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诸多技能。同样,我们也需要花时间帮助学生准备和练习这些关键的技能。

以“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中的“访谈”为例,学生在理论上掌握如何进行访谈的技能之后,还应提防在真实的访谈中遭遇沟通不当的情况。由此,我们创设了情景模拟和学习访谈。预先请几位学生准备好两段关于学习的访谈表演。一段切人生硬,问题笼统,照本宣科;一段以交谈为主,问题具体而全面,态度亲切。模拟表演完后,学生针对模拟的情况讨论整理访谈方法,比如涉及真实性的细节要通过提问者复述等方式加以确认等。然后小组再组织模拟访谈,对访谈提纲中的无效问题进行修改。

再比如,在调查过程中往往需要阅读文献、做笔记。为了“研究”的笔记,与“摘抄”式的笔记不同,重要的是思考。所以在记录一条信息时,要提醒学生问自己:真的需要这条信息吗?这条信息会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有没有记录过类似的内容?希望用这条信息回答哪个问题?我们依此提供了“资料摘要单”(改编)供学生在查阅文献时使用:

3.资源准备

在本单元这三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提前准备好许多完成活动所必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计算机、手机、笔记本、展示用纸、打印设备、人力资源等。如果在活动进程中缺乏这些资源,会分散学生完成活动的注意力,从而失去深入学习的机会。以“人力资源”为例,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两个细节是我们有必要注意的。

一是家长的资源。特别是在访谈、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争取到家长的支持,活动的完成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课外活动的安全。为此在整个单元活动开始之前,可以给家长写一封信(正文):

这封信是向您汇报我们即将在杭州富阳区江南中学高一(1)班进行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指导教师是×××。您的儿子或女儿将会参加这个项目,项目名称是“家乡文化生活”,这个项目将持续3周(主要是节假日及周末)。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和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您的孩子将参与以下活动: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采访家乡(社区)人士,到实地考察并开展调查、准备演讲等。

在项目结束时,学生将对公众展示他们在项目中的学习收获。第一次展示日期是10月9日,地点在富阳区江南中学高一(1)班,我们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其余的展示我们会以视频的方式在公众号上推送给你们。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这次活动需要更多的资源,如果您能够为孩子们完成这个项目提供以下支持,我们将非常感谢:学生外出考察需要的交通工具、方便食品等,协助寻找采访对象或接受采访,打印资料,以及您可能有的专业技能等。

如果您对这个项目有疑问,请与我联系,我的电话是……,或者利用钉钉与我联系。

这里包含了第二个细节,那就是邀请家长参加最后的成果交流会。有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员等外部观摩者参加的成果分享与交流会,能让学生更加重视与认真,有效地提升活动质量。

四、评价管理

本单元的三个语文活动符合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三个活动是动态的语文实践学习过程,任务多,时间跨度大,学情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学术素养与行动能力各有差异。要保证“家乡文化生活”这个单元的活动有效开展,并使学生从中收获单元学习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对活动的评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成果评价

活动评价重在了解学生对以三个活动为载体的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从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两个维度来进行。三个活动分别有不同形式的语文学习成果。教师应考虑将评价目标前置,通过教师拟定或师生共同拟定评价量规,以评价量规为操作方向和准则来组织并落实活动。

例如,在“家乡人物(风物)志”的分享交流会上,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及外部观摩者發放“分享交流评价表”:

这个评价量规应该提前发放,这样学生则可以提前从现场表现和内容组织等细节方面完善自己的成果和分享分式。

同样,我们在第二个活动的评价中提供了“调查报告学生同伴评审反馈评价量表”和“建议书的评价标准”,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需要开发更多的评价工具。通过多样评价手段与工具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习活动能落到实处。

2.过程管理

语文活动的开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我们考虑的管理因素有很多。从计划层面来说,要考虑小组分工、活动进度安排、设计方案等;从资源准备层面来说,要准备问卷、开展相关知识学习、头脑风暴、教师指导等;从协调层面来说,要考虑解决小组内部的沟通问题,以及和校外机构与人员的衔接机制等。从活动的开始、中期和结束阶段教师都应该积极观察、协助与干预,以保证活动开展的秩序。

本单元有三个活动,学习目标与形式各异,过程管理的重心也有所不同,活动一侧重于访谈过程的管理,活动二侧重于调研工作的管理,活动三则侧重于建议的合理性的指导。这都是需要教师用心去做的。

猜你喜欢

学情家乡评价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