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 优化小学书法课堂

2020-11-28刘云云

江苏教育 2020年77期
关键词:读帖书写汉字

刘云云

从一堂课说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写框形字。大家看,框形字可以分成扁框型和长框型。

生齐读:扁框型,长框型。

师:以“四”为例,我们先来学写扁框型的字。(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上宽下窄,两竖往里倾斜,左右对称。

生(跟读):上宽下窄,竖画倾斜,左右对称。

师:同学们读得很响亮,再读一遍。

学生练写“回”5遍,师巡视。

师(大声):看一看黑板上的书写要求,你们都做到了吗?

教师强调要求,学生再写5遍。

这一教学片段是当下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反映出书法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执教教师基本功非常扎实,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课上的范写也美观到位,为何学生的书写效果差强人意?仔细琢磨后,用同样的内容,笔者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方框,瞧,它框住了小“口”,组成了——

生:回。

师:它还能框住哪些笔画或字,组成另一个新字呢?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组成的字最多。

以小组为单位组字,教师巡视。

生1:我们组共组成8 个新字,分别是:田、图、四、国、圆、圈、园、团。

生2:我们组共组成10 个新字,其中有囚、日、因、困……

师(出示学生组成的字):同学们组了这么多带框的字,我们称之为框形字,仔细观察这些框形字,哪些字看上去怪怪的?

生:感觉“田”“四”“回”不像了(见图1-①)。

师:哪儿不像了?

生:框大了。

师:(将框变小)是这样吗(见图1-②)?

生:(摇摇头)要写成这样(伸出手比划)朝里斜一点。

师:哦,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样子,(见图1-③)要写成这样,我们就得把两竖内收。这时的框就成了一个——

生:倒梯形,上面宽下面窄。

师:我们称这样的字叫扁框字,请同学们将“回”“四”“田”各写两遍。

(图1)

师:相比之下,我们也可以给这类字取个名字。

生:方框字。

师:书写时要怎样做,框才会是这样呢?同桌讨论补全思维图示。

学生讨论,填写思维导图。

师小结:方形框的字上下同宽,竖长相向。

学生练写方形字。

师:由于框型不一样,我们书写也不一样,再看这两类字有没有共同之处呢?(教师用红色凸显竖中线)如果沿竖中线对折会怎样?请你来试一试。

一学生上台对折“回”字和“国”字。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左边和右边好像差不多可以重叠。

师:对,不论是扁形框的字,还是方形框的字,左右都是对称的,这也是中国汉字典型的特点(根据教学过程分步出示图2)。

(图2)

后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在线,教师始终坚守儿童的立场,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情境,开辟出利用思维图示引领书法教学的新天地。课堂上,将师生内隐的思维外化,同时外化的思维呈现,又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走向思维更深处,让课堂独具一种神奇的吸引力。近一个学期以来,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图示,围绕汉字文化、学书方法、书写技能等方面进行实践,使书法的课堂充满思维的魔力,摒弃了教师枯燥的讲解和学生机械的抄写。

一、善用思维图示,让书法文化润泽童心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书法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之一——书法文化作了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基于这样的纲领性要求,我们在书法课堂应融入汉字文化,书体演变常识,中国书法简史和书家小故事等等。

(一)图示梳理,让欣赏可见

在一节书法课开始,笔者带领学生领略唐楷魅力,感受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采用分组自学的方式完成学习图示,让隐性的学习欣赏进行显性的呈现。

师:今天我们将走进唐楷之家,每组选择一位,大家按照活动导学单提示,分组自学。

出示活动导学单:

1.确定对象:认真阅读资料袋,选出你小组最喜欢的唐楷名家。

2.走进故事:读一读该书法家的故事,了解其学书经历等。

3.欣赏佳作:选择最喜欢的一幅碑帖进行赏析,体会其书法风格。

其中一组汇报如下(学生图示见图3):

(图3)

生1:我们组走进了大书法家颜真卿,了解到他不仅是个了不起的书法家,还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官员,他正直到“不谙世事”,居然有一时贫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

生2:我们欣赏了他的名篇名作《多宝塔碑》,觉得他的字端庄雄浑, 横细竖粗非常明显。

师:人说“颜筋柳骨”,借《多宝塔碑》,我们一览其大气之韵,仔细观察这一组制作的图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明白了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字。

师:对,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

(二)图示再现,让过程重演

中国的书法发展到今天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也经历了神奇而漫长的过程。课堂上,用形象清晰的图示带领学生徜徉字里字外,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孕育出文化自信的果实。

师:“牛”是个极其简单的汉字,在中国汉字的长河中,经历着神奇的演变。(依次出示:“牛”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见图4)。

(图4)

(1)这是早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上的“牛”字。

(2)这是殷商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牛”。

(3)再看这是秦代通用的篆体“牛”。

(4)到了汉代,隶书很具有书法的艺术美。

(5)今天,我们所写的是方方正正的楷书“牛”。

师: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1:汉字太神奇了,太有魅力了。

生2: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我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二、巧用思维图示,让学书方法深植童心

(一)图文还原课堂,习得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只有会学习,才会将教师课上的指导内化成自己学书的方法,才能运用习得的方法写好更多的汉字。从某种意义上讲,书写指导课的课外辐射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就字教字,必须提炼出学书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思维图式呈现,比如在执教《横折》一课时,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师:小朋友们写的“回”字真好看,我们刚才是怎样一步步跟随老师学写的呢?

生:我们先盯着这个字看。

师:从哪几个方面盯着这个字看?

生1:看了它的形状,笔画的位置。

生2:还看了两边竖的方向。

师:接着我们试着写了写,之后呢?

生:我和同桌一起把自己写的字与例字来比较比较,修改。

师:最后我们又重新写了三遍。这一看,一写,一比,一改,让我看到了小朋友漂亮的书写,(出示方法总结图示,见图5)运用这样的方法小朋友们也一定能写好“目”字。

(图5)

此环节中,通过回顾“回”字的学习过程,以思维图示的形式提炼出学习方法,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自学“目”字,加深学生对学法的再认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到实践,最后到自我运用,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书方法的图示可以抽象成文字,形成属于本班学生的固有的方法,并在每堂课中实施,成为学生书写时的自觉行为。

(二)图示细化读帖,化作拐杖

蔡邕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如对至尊。”静下心来,方能“读”出来,如此才能临出来。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帖终究读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在每堂课中逐步渗透,经常进行读帖指导的班级与任其发挥、自主随意读帖的班级相比,学生书法文化素养是不一样的。笔者将平时教学中的读帖要求稍做整理(见图6),这样定期的梳理,既是对前一阶段读帖指导的小结,又能成为以后读帖的拐杖。渐渐地,学生能从漫无目的地读,到读时眼中有目标,读出要点来。此过程中,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地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等。

(图6)

三、活用思维图式,让书写技法溢美童心

以硬笔书法为主的书写技能训练是中小学书法课程最基本、最直接的内容,灵活地运用思维图式,在关键笔画或部件的教学处“发声”,能有效地突破书写难点,并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更好地达成书写正确规范,间架结构美观,字行排布清爽,实现书写连贯快捷的最终目标。

(一)在对比中凸显

低年级学生在书写横折弯钩与横折斜钩时容易混淆,且斜与弯的程度把握困难。基于此难点,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图示进行教学,在练习横折钩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部件组合,拼一拼,拼成印象中的横折弯钩和横折斜钩,这是对新笔画的元认知,然后对比两个组合图形,找找其中发生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见图7):

(图7)

整节课,图示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既将书写中的难点进行了对比呈现,又清晰地展示了我们思维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练习效果非常理想。

(二)在列举中运用

在执教《多变的牛》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当独体字“牛”与其他部件组合时,你还能找到它的身影吗?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牦”中牛字旁变瘦了,变高了,笔画也变了,长横变成了提。

师:随之发生变化的,还有——

学生无应答。

师:试着来书空,你会有新发现。

生:笔顺。

师:对,这很关键,按照这样的笔顺练写三遍。

生继续交流:“犁”中的“牛”变矮了,变胖了。

师:写一写“犁”,边写边体会。

生:“告”中的“牛”尾巴不见了。

师:为了让下面的“口”有一席之地,“牛”特别懂谦让,马上把尾巴藏起来了,它们就成了朋友。

生练写“告”字。

初次教学时,笔者没有想到借用思维图示,因此,课堂教学也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到多少。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笔者再次教学时,尝试运用图示(见图8)分步列举一个部件在不同字中的变化,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制图示,这是一位学生绘制的“木”字旁书写图示(见图9),此图将学生读帖细磨的思维过程呈现,并有效地指导着学生的书写,让课堂效果最大化。

(图8)

(图9)

在书法课上尝试绘制思维图示是一个新的探索。在实践中,学生的书法素养逐渐提高,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思维图示可作为书法课的有力抓手,让书法的课堂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

猜你喜欢

读帖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养成书写好习惯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读帖: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先锋”
书写春天的“草”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