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探析

2020-11-28白杨李晟唐树艺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4期
关键词:华阴华山研学

白杨 李晟 唐树艺

(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融合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初步设想,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学与行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次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规范的意见。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颁布,提出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组成文化和旅游部的实施方案,这一新部委的成立意味着旅游和文化的表里关系会愈加紧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根据我国201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二)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一词首次提出于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文件中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4月1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王定华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指出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类的活动”。

二、华阴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华阴市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因境内的著名景区华山而闻名,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陕西四个县级市之一。相比其他县级市而言,华阴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丰厚,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多种风格迥异、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搜集调研,对华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省和市三个等级。其中收入国家级名录2项,包括华阴老腔和华阴迷胡;省级名录8项,包括“劈山救母”神话传说、华阴素鼓、华阴皮影戏、华山古庙会、司家秋千会、华山太极拳(剑)、华山红社火、华阴“天芯子”;市级名录22项,包括陈抟丹道养生学、夫北扑蝶、司家“跑竹马”、兴乐坊秦腔皮影戏、桥营木偶戏、华阳豆腐、长敖(八一)粉条、华阳糍粑、华阴油轮、华阴麻食、兴乐坊荞麦凉粉、连升丸子、华山动态字画、赵群超膏药、华阴陈氏老腔皮影雕刻技艺、华山瓦砚、华阴细狗撵兔、华阴龙灯、兴乐坊关帝庙古庙会、华山戏法、华山红拳、华山鞭术等。

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涵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大类中的八类。其中民间音乐类1项、民间文学类2项、民间舞蹈类3项、传统戏剧类2项、传统技艺类6项、民间美术类2项、民俗类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4项等多个领域。

从总体来看,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27项,涉及种类多,内涵丰富,其中华阴老腔和华阴迷胡在陕西,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华阴研学旅行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1、市场基本情况

通过对华阴当地运通旅游、华旅集团、陕西中旅、天马国际旅行社等多家主要旅游企业的访谈,发现目前旅游企业在华阴当地并未开发相应的研学旅行产品,但在周边的富平、韩城等地有所行动。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华阴研学旅行目前的组织者以学校自身为主,研学旅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西岳庙与华山两地。从市场整体来看,主题不够丰富,产品类型较少,地域选择较单一,主要以学校为主开展,市场参与度不足。

2、学校开展情况

选取华阴市所属的华岳中学、城关小学、城关初中、岳庙中学、华山中学、玉泉初中、华岳小学、乐育学校、太华办中心学校、华阴岳庙办卫峪中心小学、华阴市太华办上洼小学、华阴市华西镇南严小学等辖区主要的12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2019年时间段研学旅行开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内容主要涉及研学主题、研学目的地、研学时长和研学人数情况。调查发现,华阴市区的小学(华岳小学、华岳中学、城关小学、城关初中、华山中学、乐育学校)均有开展研学活动,在华阴市外的学校(卫峪中心小学、岳庙初中、太华办中心小学、玉泉初级中学、太华办上洼小学、华西镇南严小学)并未开展。华阴当地学校在西岳庙开展了多次学习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研学主题包括:“品岳庙文化,解家乡风情”“寻找身边的文明”“亲近黄河母亲,品汉代文化”等,研学时长以1天为主,共有接近400名中小学学生参加活动。参与西岳庙研学活动的中小学学生反馈,了解西岳庙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感受到了各个庙宇宏伟气魄,深深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敏材质和艺术创造力。总体而言,华阴市鼓励中小学生、支持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旅行,但总体参与研学人数规模较小,参与频次不高,活动类型较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非遗和研学旅行地融合

在国家大力发展研学旅行的背景下,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4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师资、进课表,确保每一位中小学生在学期间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华阴市政府积极响应开展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渭南市政府出台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文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华阴当地的“非遗研学旅行”探索尝试。同时,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作为非遗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旅行群体尚未能在华阴实现全面覆盖;作为非遗研学旅行的客体,非遗资源尚未在研学旅行中进行有效利用;作为非遗研学旅行的载体,华阴当地研学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华阴非遗研学市场有待开发,现有的研学活动大多以学校和公益团体为主来开展,缺乏旅游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参与。

三、华阴非物质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思路

通过对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研学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到华阴非遗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研学市场有待开发,尚未确立有影响力的研学品牌;而从整体来看华阴研学市场发展潜力大,优质研学品牌亟待树立。

(一)立足于资源优势

华阴作为县级市,非遗资源相比同类城镇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可以用来开发利用,要挑选优质、特色的非遗资源,可重点挑选具有“教育性”“文化性”“审美性”“参与性”潜力的项目,譬如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阴皮影、华阴素鼓、华阴红拳等高品质、高价值、高美誉度的优势非遗资源。立足于这些具有特性的非遗资源,才能创立华阴非遗研学的品牌,给中小学生良好的研学体验感,立足这些优势资源,找准适合研学旅行主体的中心点进行开发,将其有溶入研学旅行之中,整合非遗研学优势资源,逐步打造非遗研学品牌,实现传承传统文化,拓展学生视野,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

(二)扩大主体研学参与规模

根据2018年华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8年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42所,在校学生25164人。其中初级中学7所,在校学生5690人;九年一贯制1所,在校学生100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15757人。非遗研学旅行尚未在华阴市中小学生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可大力推广,扩大旅行主体参与规模,广泛动员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活动,走进“第三课堂”,鼓励引导中小学主动实施,在专业机构的设计、组织下参与研学活动。

(三)整合资源,统筹开发

华阴非遗研学产品的开发不仅要依赖当地优质的非遗资源,还需要整合能够提供空间载体的场所(馆、基地)资源、提供优质师资力量的非遗传承人,以及研发相应的研学旅行手册和非遗研学读本,需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整合相关的资源。其次,华阴非遗研学产品开发需要统筹考虑,分层次和重点开发,先开发优质非遗资源,打造两三个具有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非遗研学目的地和非遗研学基地,形成品牌,然后再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华阴华山研学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uler-Lagrangia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咏华山
随王履登华山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华阴党建引领助脱贫
作品欣赏
华山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