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科研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策略

2020-11-28吴艳

科技与创新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职业

吴艳

试论科研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策略

吴艳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北京 100846)

科研管理职业的工作内容覆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活动产生的所有工作,对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科研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专业领域受限、职称评价指标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科研管理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现状。建议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作用,提升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人员少受累”;培养学习型科研管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拓宽科研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渠道,落实人才评价改革要求。

科研管理;职业发展;人才评价;创新领域

随着中国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人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为科研人员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等声音不绝于耳。在科研创新领域,还有一类职业,即科研管理人员,他们也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却少有声音。现阶段,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基本都设置了科研管理部门,部门人员从几人、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2014年,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又诞生了一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其中人员顾名思义均为科研管理人员。

1 科研管理职业范围

科研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它与其他研究工作一样,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社会需要的劳动[1]。科研管理职业的工作内容覆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活动产生的所有工作,比如开拓科研资助渠道、组织项目申报、任务合同书签署、技术任务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结题验收等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商业化、知识交换等。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多信息的科研管理,才能使整个科研系统达到正常运行和最佳协同效应,从而产出最佳的科研成果。具有过硬能力与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是科研机构有效实施科研活动和引领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2]。

2 科研管理职业技能要求

科研管理是一种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行业,关注的是国家乃至国际层面的科研政策,面对的是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着手的是关乎人类科技梦想的科研项目,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科研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较强的政策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是具有综合的管理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以及高超的服务能力等[3]。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不能覆盖到所有研究领域,所以要求每个科研管理人员管理多个专业领域。除专业技能外,科研管理职业还要求具备现代管理意识。行业中还有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认证、培训,如英国、欧洲、加拿大陆续推出了CRA、CRM、CLRM,美国推行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在中国认可比较多的是PMP。

3 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现状

中国科研机构中现有的科研管理人员有的是管理专业出身,一直做管理工作,有的从科研、行政、财务、法务等转岗而来。中国科协对科研人员工作、生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科研辅助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比例偏低,其中收入偏低、晋升机会少、不受重视等原因导致整个行业人才缺乏,并且流失严重[4]。科研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大量的具体工作,难以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在科研管理活动和成果收益方面获得感较低。

3.1 专业领域受限

按照管理岗位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管理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的项目。工作中,要与所管理专业的科研人员沟通交流,有时还需要开展监督检查。科研管理人员侧重管理,但对所管理的专业领域却不擅长,对科研攻关难点不了解,难以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与科研人员的专业信任感不足,工作中难免缺乏权威性和推动力。

3.2 获得感不强

随着科技改革的深入推进,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断增加,除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管理科研项目外,还新增了知识产权、科研诚信、科研伦理、科研人才等,不一而论。由于管理人员数量少,管理任务更显繁重。科研管理既有很多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事务。周而复始的处理事务性工作,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系统的思考,使得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难以提升科研管理的全局谋划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5],心理上获得感不足,疲惫感增加。

3.3 职业发展前景不明

科研管理人员因不直接从事科研,项目申报、技术成果或学术成果较科研人员少。虽可以申报职称,但职称评审指标与科研人员相同,这就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审上有些牵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高校往往没有形成体系的可操作考核量化标准,科研管理人员收入与付出不平衡[6]。科研管理人员职称评价指标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科研管理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现状。

4 科研管理人员职业发展建议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曾经说过,科体改革还是围绕人来进行,这个“人”指的是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人员和企业家,让所有愿意创新、投身科研活动的人能得到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的服务,这是改革的初衷[7]。作为科技改革的重要力量,科研管理人员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应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和竞争力,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为科研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4.1 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作用

科研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专业领域很多,即使迅速更新知识,也很难成为多个行业的“内行人”。为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建议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作用。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架构,组成以科研管理人员为核 心、咨询专家团队为协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对所管理的每个专业领域科研项目,咨询专家为项目管理全过程提供咨询评估建议。

4.2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统计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常规工作。数据由科研活动产生,散落在单个科研人员手中,科研管理人员经常为一个数据向每个业务部门问询一遍,费时费力。建议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在科研项目评审、信息推送、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简化事务性管理工作,同时优化审批流程,丰富科研人员信息获得方式,提高科研管理服务质量[8]。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项目台账,实时维护更新,数据自动抓取,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人员少受累”,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支撑和科研环境。

4.3 培养学习型科研管理人员

科研管理是一种对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行业。每个科研管理人员不仅必须及时了解国家及区域科研政策及发展方向,还应及时掌握政治、经济、法制建设的方向和规律,而且对于所处学科领域或具体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都应有较好的了解和预测[9]。除科研外部环境外,科研管理人员还需要关注单位科研需求、方向、战略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建议科研机构重视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锻炼,根据单位科研发展战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竞争力,鼓励科研管理人员参与行业内科研管理在职学习、培训等活动,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单位整体科研水平。

4.4 拓宽职业发展渠道

科研管理人员既不同于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同于科研人员,但对二者的工作范围都有涉及,在科研中的贡献往往难以客观体现和评判,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两条路径上均不占优势。在一些具体工作中,建议增加科研管理要求,如在科研项目申请中,对科研管理人员数量、资质等提出要求。探索拓宽科研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渠道,优化人才选拔、晋升机制,合理确定科研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切实落实人才评价改革要求。

[1]王正.科研管理——新型的社会专门职业[J].科学与管理,1990(4):36.

[2]侯健俣,张凤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5):140.

[3]刘梅.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十大素质[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5):34-35.

[4]李艳.高校科研辅助人员的生存隐忧[N].科技日报,2017-05-15(8).

[5]毛献峰.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9(10):132.

[6]邓理,浦徐进,王维懿.“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职业倦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7):116.

[7]刘垠,王志刚.改革就是要让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N].科技日报,2017-02-24(1).

[8]刘玉霞,黄辉,魏怡真,等.研究型医院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9(12):82.

[9]彭亚辉,陆珂珂.试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125.

2095-6835(2020)06-0098-02

G311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6.037

吴艳(1979—),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科研项目管理。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职业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职业写作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