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黄河湿地保护现状探讨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保护区郑州黄河

张 璐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4)

1 引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1]。郑州黄河湿地是我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中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候鸟迁徙三大通道的中线通道[2]。针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生态需求,了解郑州黄河湿地的保护现状,对实现黄河流域天蓝、地绿、水清可以发挥示范作用。

2 黄河湿地概况

黄河湿地是河南省重要的河流湿地,也是我国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

郑州黄河湿地包括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2004年11月经省政府批复成立的保护区,全长158.5 km,跨度23 km,面积2534 km2[4],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涉及5个县(市)区的黄河滩区,有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滩涂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则是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复,2012年5月湿地公园示范园建成并开放,2015年10月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评估验收。公园内水域宽阔,滩涂宽广,动植物资源丰富。规划中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350 hm2,建有生态广场、科普长廊、观景栈道、生态水系、休闲廊亭以及观鸟台等[5],在湿地修复、休闲观光、科普宣教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保障黄河安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便群众走进自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郑州黄河湿地的特点

3.1 生态条件独特

郑州黄河湿地位于黄河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是我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中部地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2],也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3.2 生物资源丰富

郑州黄河湿地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98种,其中兽类21种, 鸟类169种、两栖爬行类28种[6]。通过连续几年来的监测,每年在保护区越冬的候鸟总数在100万只左右。根据2019年1月19日,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与国家鸟类环志中心,联合开展的黄河流域河南段水鸟同步监测数据,仅郑州市中牟县4个监测点,就监测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灰鹤1612只。

3.3 景观丰富多样

郑州黄河湿地是典型的河流湿地、城市湿地,不仅承载着自然生态价值,更是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丰富交互关系的动态表示。著名的楚汉争霸的汉霸王城鸿沟、花园口事件遗址、万里黄河第一桥、中下游分界处都在郑州黄河段。加强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及合理利用有利于有效防控风沙危害,以及培育生态文化旅游新亮点,拉动服务业及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分散

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部位于黄河滩区,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河务、国土、建设、渔政、环保等部门,政出多门、缺少业务协调。就惠济区范围内的黄河湿地而言,既是湿地保护区,也含有湿地公园、黄河游览区、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还有黄河鲤鱼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多头管理造成一些不当或违法行为难以及时查处。

4.2 开发过度

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农户对滩区依赖性较强,保护区成立之前,80%的滩涂湿地已经被开发利用[2]。农业开发、畜牧水产养殖等利用活动,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中村改造拆迁,小仓储、小作坊向沿黄村庄迁移,占用湿地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植被退化、环境脆弱,影响候鸟在此停留、繁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脏乱差、无水无鸟现象。

4.3 投入不足

目前退耕还湿、生态补偿等配套政策办法尚未制定,资金投入不足,保护队伍、科技支撑不足,在湿地保护恢复、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动态监测等方面缺乏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5 加强郑州黄河湿地保护的途径

5.1 完善工作机制

郑州黄河湿地区位特殊、功能重要,应充分认识湿地保护对于生态文明、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意义。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及时建立郑州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和落实农、林、水、河务、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全面恢复黄河湿地,不断提高黄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省会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生态保障。

5.2 坚持生态优先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黄河治理的鲜明主题,治理黄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思维推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思路,加强黄河湿地修复和保护。郑州黄河湿地各区段宽度、植被及人地关系情况差异较大,一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该区农民长期在此生产生活,也是开展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力量,一时难以迁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生态优先,按照“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思路,核心区和缓冲区要禁止种植、养殖等人为活动;试验区在不影响行洪的条件下,可结合湿地恢复需要,扩大芦苇、柽柳、野大豆等植被,有序适度开展种植、养殖以及休闲观光项目。

5.3 增加资金来源

郑州黄河湿地涉及生态范围很广,野生动植物、湿地、社会关系等均是关乎生态保护的热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专项资金外,还应增加科研项目渠道,增加相应项目途径,可以通过社会资助等形式来弥补资金不足等情况,同时增加了公众参与度。

5.4 加强科研宣传

科研和宣传是一体式的,科研是基础,宣传是推广途径。一方面要增加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主动开展湿地等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效益,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意义,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湿地保护活动,营造热爱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保护区郑州黄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黄河』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