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和路径

2020-11-28熊锦秀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职业高职

熊锦秀,段 愿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培养着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是学校教育本真的回归,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2 体育课程思政的优势

2.1 参与度广

按照体育课程指导纲要,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时间为2年,同时还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社团活动、校外(社会、野外)活动、选修课等,高职院校体育课是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其参与人数多、活动项目多、影响时间长的优势,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持续发挥育人功能。

2.2 感染力强

体育类的竞技比赛是世界参与国家最多活动之一,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无数次优异的成绩,在一个个国际赛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呈现出的高尚品质和团队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高校学子顽强拼搏、勇攀高峰、成长成才。在学校每年的各类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积极参与全力参拼搏的状态、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和加油声,获胜后喜悦的笑声等热烈生动的氛围,都会激发大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也带动个人迸发积极向上、勇于奋斗的精神。

2.3 实践性强

公共体育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知识、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来来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体育课中不同的实践项目都蕴含着丰富育人素材。如个人项目中大多学生不愿进行的女生800 m和男生1000 m,在反复练习中可以掌握运动技能,感受身体机能的提升,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在可变性较强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中,面对对手和球风的不断变化,为了取得胜利,基本功和临场的应变能力缺一不可,通过训练和比赛可以培养学生智勇双全,因事而变,临危不乱,积极进取、勇于拼博的人文精神。在团体项目中需要每个成员遵守团队纪律、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学会沟通、相互理解,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增强队员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也可以提高组织者的协调决策能力。比赛中还能起到自觉遵守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的职业操守。

3 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

3.1 奥运精神提升品质

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奥运会是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综合盛会,其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国运动员。奥林匹克精神提倡国际交流,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让各族人民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奥林匹克竞技比赛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在比赛中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而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扎根于他们心中,引导他们开阔胸怀、尊敬他人、增进友谊、公平公正,培养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

3.2 多元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课程教学中,高职体育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第一,要培育爱国情怀。新中国体育事业从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是一部提高中国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正能量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与凝练出具有中国气派的爱国主义。教师要把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涌现出的英雄集体、个人事迹、精彩场面等贯穿体育课程各个环节。如在排球教学中融入女排精神,在乒乓球教学中学习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队,利用线上教学播放精彩体育比赛场面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先进事迹等,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爱国热情。第二,践行核心价值观。课上要求学生着装得体,用语得当、尊师爱友、互帮互助、动静相宜、拼搏进取,构建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比赛中合理安排、遵守规则,公正裁决、友谊第一,体现公平公正的良好育人环境。

3.3 传统体育厚植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全面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对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传承中华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传统武术,以战胜敌人、保存自己为最终目的,以武德修养为最高境界。它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学习中国武术可以让学生内外兼修、崇礼,天人合一。武术的训练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配合,为达到效果,练习者要反复刻苦训练、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武术器械动作练习中,要达到身械合一,练习者来说首先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在练习中要集中注意力,心无杂念,勿伤他人。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在团体训练中,要求学生抱拳行礼,谦和礼貌、相互配合、互相尊重,可以提升学生文明修养,提高集体主主义观念,熔炼团队意识。让学生参与武术训练的前期场地准备和结束后的器材整理回收,可以保持井然有序、环境优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正确的劳动观等。传统文化的植入让体育课富有了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充满了中国味。

3.4 纪律规则树自律意识

体育课堂实施、体育类活动和比赛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纪律约束下进行的。学生在课程中提升锻炼能力和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时适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规则和纪律意识。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活动范围大,场地、器材、天气等都是变动因子,安全隐患多,教师在学生练习前强调的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序活动、活动过程中的老师的同学的提醒都能有助于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观念。在教学比赛和分组练习中,裁判的执裁和老师同学们的舆论影响,都能让参与者约束自己的举止言行和动作规范,自觉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在体育竞赛的活动中,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竞赛场上活动都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可以使学生明白竞赛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圴等的,自己可以合理运用规则,认真对待比赛。还可以利用违反体育竞赛规则受到严重处罚的反面案例进行教育,如使用兴奋剂、消极比赛、黑哨、体育暴力等,从而自觉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观念。

3.5 结合专业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体育课程具有职业实用性的特点。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身体基本素质和运动能力,还应结合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和职业岗位标准,合理利用科学的体育手段,让学生掌握提高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病体育康复和职业综合素养。

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为例。对林业类的学生,可以进行越野、拓展训练、定向运动、按摩等项目,提高野外适应能力。对园林类学生,可以进行中长跑、单双杠、信号跑等项目,提高耐力、均衡性、灵敏性等。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反应跑、视力保健操、球类运动等,提高手指灵敏度和准确度等。对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中长跑、野外生存、体操等,提高耐力、稳定、适应能力等。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要进行艺术体操、反应跑、拓展运动、长跑等,提高自信、反应速度、耐力、抗挫能力等。在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引入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 结语

大思政的格局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养成,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良好自律意识,遵从良好职业操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职业素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职业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