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2020-11-28丹,刘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度假区海南省全域

章 丹,刘 萍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100)

1 引言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是旅游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海南省自2016年成为我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以来,抢抓机遇,因势利导,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动海南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加大海南旅游的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2019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71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其中北京、福建、贵州、江西等14个省(市、区)各有3家创建单位入选;海南、安徽、广西、重庆等13个省(市、区)各有2家创建单位入选;甘肃、辽宁、内蒙古等6个省(市、区)各有1家创建单位入选。但从此次验收认定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海南作为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的先发优势已不再明显,形式不容乐观,亟需全面分析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稳步推动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

2 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地处热带的海岛省份,热带滨海资源、热带雨林资源和黎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同时兼具生态优势、特区优势、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四大优势,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2]。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16~2019年,海南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呈增长态势,与2016年相比,2019年海南省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7.9%;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7.3%,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16.6%增加至2019的19.9%。

海南省自2016年2月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以来,全省上下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同年12月出台了《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明确了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和方向[3]。海南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发展理念,组织编制了《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制定了《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具体的“点、线、面”项目三年推进计划,指导各市县从“点、线、面”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创建期间,海南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百镇千村”工程;多元推进产业融合,旅游+购物、旅游+节庆赛事、旅游+会展、旅游+体育等融合业态得到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环岛高铁、田字形高速公路网和旅游公路的建设,提高了海南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初步形成了“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景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2.1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海南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以“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推动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4]。2016年海南省政府提出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积极推动特色旅游风情小镇、特色产业小镇、椰级乡村旅游点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目前海南省共评定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文昌市龙楼镇红海村等384个星级美丽乡村。共评定海口市秀英区儒黄村、三亚市海棠区湾坡村、博鳌镇北仍村等154个椰级乡村旅游点。海口市秀英区冯塘村、琼中县什寒村、澄迈县罗驿村等2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已有73个特色产业小镇动工建设,并通过特色产业小镇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如东方火龙果、石山石斛、白沙绿茶、兴隆咖啡等。连续8年举办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推广乡村旅游产品和路线。2019年全省实现接待乡村游客1081.31万人次,同比增长5.53%,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4.80亿元,同比增长8.21%。

2.2 多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海南省积极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推动旅游与购物、体育赛事、节庆会展、演艺活动、邮轮游艇等相关产业的融合[5]。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实施以来,不断进行调整优化,释放免税政策红利,如今免税购物已成为海南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据财政部门统计,免税购物新政实施首月(7月1日至31日),海南省4家免税商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有力地拉动了海南省高端消费的增长和境外消费的回流。为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2019年10月1日,为期一年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年正式启动,组织了海口马拉松、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三亚体育旅游嘉年华、海南世界旅游休闲博览会、亚洲沙滩运动会等103个节庆会展赛事活动。旨在广泛吸引游客到海南旅游,进一步扩大海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拉动旅游消费增长,将海南打造成为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2.3 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近年来,海南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综合性交通网络日渐完善。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全线贯通,这标志着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全线贯通,环岛旅行只需3 h,并通过粤海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提高了海南的对外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同时为改善中部偏远地区交通环境,儋白高速(儋州至白沙)、山海高速(五指山至三亚海棠湾)、文临高速(文昌至临高)接近完工,琼乐高速、万洋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2019年3月海文大桥(铺前大桥)正式通车,打通海澄文区域之间的交通瓶颈。2020年7月美兰机场二期项目试飞成功。2019年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开工建设,环岛旅游公路是推进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项目,公路主线全长1040 km,贯通海口、万宁、陵水、乐东等12个市县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有机串联沿途9个旅游小镇、37个产业小镇,50余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成后将助推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

3 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4A级以上景区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最基本的验收单位是县级行政区,其中“具有不少于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具有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具有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或具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申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的必备条件。目前海南省共有6家5A级景区、20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除三亚市吉阳区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已通过国家验收认定外,全省目前仅琼海市、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3个市县及海口市秀英区、三亚市海棠区、崖州区、天涯区等7个创建单位具备申请验收的资格。相较于宁夏、浙江、河北、山东、贵州、陕西、山西等其他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市自治区创建单位,海南省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上稍显逊色,且海南省4A级景区数量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海口市、三亚市、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琼海市、定安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7个市县,其他市县区尚无4A级以上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面临较大困难。

3.2 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足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涉及面较广,需要财政、国土、住建、农业、交通、发改、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在规划编制方面,大部分市县区尚未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或已编制规划但实施效果较差;在农业、水利、国土、城乡等相关规划中,未充分体现全域旅游的内容,与相关规划融合交差;在旅游用地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方面,国土、财政等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旅游项目落地面临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进程。

3.3 创新示范意义较弱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强调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探索出能够为其他地区可供借鉴学习的发展经验。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手册》中,除7类基本项共计1000分之外,还有一类创新示范项目共计200分,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市级地区必须要有多条改革创新举措,才能达到1000分的初审验收条件。海南省部分市县区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创建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难以解决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一些市县区在创新示范方面虽有举措,但创新示范效应较弱,难以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创新示范力度不足是海南各市县区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均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进程。

4 推动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策略建议

4.1 大力推动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在2020年6月1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6]。一是大力推进“点”的建设,推动各创建单位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打造高品质核心旅游吸引物。推动各创建单位特别是几个零景区市县重点加强旅游度假区和A级景区的建设,开展A级景区扫零攻坚和创高A级景区行动。二是加快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县区申请省级旅游度假区,对达标的省级度假区,上报国家文旅部,申请国家旅游度假区。通过加大对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力度,各市县区争取尽快达到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门槛条件。

4.2 加大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指导各市县区加快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及部门性专项政策,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二是推动未编制全域旅游规划的各个创建单位尽快开展此项工作,现有规划对标性和指导性不强的要尽快启动修编;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涉旅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研究出台省级和市县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引导旅游企业运用现代市场融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难题,推动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产业用地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区级创建单位土地政策制定的职能权限,为旅游项目落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4.3 大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对各创建单位,尤其是中西部市县的全域旅游业务培训,深化对全域旅游发展及示范区创建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扫除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认知性障碍;二是通过鼓励引导各市县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敢于突破、大胆实践,积极破除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三是对于成效显著,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借鉴推广的创新示范经验进行表扬并给与资金奖励,提高各市县区进行旅游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7]。

5 结语

海南省各市县区应提高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力度,以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项整改,分类施策,分区指导,督促各创建单位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关精神和部署要求,严格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加快创建进度,争取尽快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创成全域旅游示范省。

猜你喜欢

度假区海南省全域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