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消息】

2020-11-27

太空探索 2020年7期
关键词:偏振脉冲星宇航

第三批航天员将有科学家入选

5月24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网络视频采访中透露,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将不限于飞行员,还包括飞行工程师和有效载荷专家即科学家。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去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将于今年7月前后完成。

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首获世界航天最高奖

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经过国际宇航联合会两轮投票表决,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这也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中国墨子号卫星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人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精度达到30皮秒(1皮秒等于1万亿分之一秒)的世界先进水平,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基础。日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h物理》发表了该成果。

“极光计划”填补天文领域40多年留白

5月11日,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冯骅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h天文》上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主导的空间天文项目“极光计划”取得的最新成果。“极光计划”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在立方星上经过1年的观测,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该成果标志着因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

猜你喜欢

偏振脉冲星宇航
Ho:LLF激光器单纵模正交偏振开关动力学特性
首个使用偏振的 超快光处理器面世
基于模糊逻辑的双偏振天气雷达地物杂波识别算法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简则
美国X射线偏振测量天文台特点分析
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的两步卡尔曼滤波算法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宇宙时钟——脉冲星
让脉冲星来导航
2016年中国宇航发射将首超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