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升应届生就业率的思路

2020-11-26秦康杰

经营者 2020年24期
关键词:毕业生校企校园

秦康杰

一、大学生人力资源

(一)大学生人力资源丰富

根据国家2019年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在校普通本专科(不含研究生、成人本专科生、网络本专科生)大学生共3000余万名,至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

(二)招聘需求不足

2020年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874万人,同比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结合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暴发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

2020年2月27日,BOSS直聘发布了《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其中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的3周内(2月3日至2月23日),就业市场的招聘需求同比去年春节后3周降低了34%。

其中,面向2020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环比增长16%,但同比去年还是下降了44%,规模在百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对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下降52%。对比春节后10天内的招聘需求整体降幅49%以及小微企业的降幅60%,2020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数量正在恢复,但整体的招聘规模依然有很大的不足。

二、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人才发展的认识愈发深刻,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运用包括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补充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企业自身的特色。

目前,企业补充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渠道主要有高端“猎头”、社会招聘、人企技术合作、聘请管理团队以及校园招聘等,认识到校园招聘对补充高素质人力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校园招聘的优点:一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基数;二是校园招聘的毕业生的年龄和后期可塑造性具有明显优势;三是不同的院校专业针对性较强,方便企业按需集中招聘;四是校园招聘的效率较高,而招聘成本较低。

最近几年校园招聘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企业这一边求贤若渴,在校园招聘中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和财物,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另一边,高校的众多毕业生手足无措,没有规划,在求职路上屡遭挫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管理认知度的不足,也因为企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二)矛盾分析

诸多企业在每年的校招季都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证明企业的确对校招抱有巨大的期待,并不是简单地走走形式,但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这是因为企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诚信、靠谱的人才,而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并没有参加过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就算有部分应届生曾在校期间参与过一些社会兼职工作,也只是从事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对大学生在企业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导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三、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以下类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和环境保护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创业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因为推广宣传渠道或者义务无偿性等原因,在这些活动类型中,根据提供的数量、普遍性来看,占比最多的还是勤工助学以及专业实习活动,参加其他类型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兼职及实习则以服务员、外卖员、传单派送、家教、寒暑假工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为主。

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作无法给学生带来专业技术上的实践成长,而且因为这些工作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经常出现学生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事件,导致用人企业对大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看法。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为了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校企双方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订单合作。招生前高校和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和学生以及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的综合成绩相联系,达到招生和招工同步、实习和就业关联的目的。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实训标准。学生的理论课程在学校学习,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方面则在企业完成,毕业以后即转正工作实现就业。

第二,教学见习。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完成专业的理论学习后,为了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一是让学生提前到企业接受企业的文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纪律培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二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并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管理工作,初步掌握岗位工作知识,增强学生协作能力、就业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产学研合作。高校发挥自身的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践行“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企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走好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共建实习基地。由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的和具备一定实力且对高校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建立的实习基地可以成为学校师生接触、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社会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企业则可以在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补充自身的人力资源体系,促成双方共赢。

(二)第三方平台的加入

通过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确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但这些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只是单纯的两点合作,对学生的自由择业权利有很大的限制,甚至一些私人学校或教师为了得到企业的高额回扣而强制学生实习,不允许学生自主实习,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既第三方平台的加入。

(三)第三方平台的作用

第一,通过第三方平台运用商业手段将有意向开展校企合作的高校以及企业连接起来,日常由企业在平台发布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习或兼职任务,入驻平台的高校在校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及能力接受任务。同时,鼓励高校或学生进行学术研究,通过平台内的企业将学术成果商业化。加强高校、企业、学生的联系,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第二,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把部分不是特别重要但又需要用到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外包给学生完成,减少企业的用人及管理成本,还可以与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前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将人才留住。

第三,学生在获取部分报酬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专业工作经验,还增进了对企业的认识,为毕业时的求职做好准备。

第四,高校需要将在校学生的学籍证明与档案接入平台中,为正常完成任务的学生提供证明,或者记录好违反诚信原则的学生,同时由入驻的高校就业办组成联合审查组对企业发布的任务以及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如企业存在违规行为,一并记录,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学生和企业双方进行一定的约束。

第五,平台负责日常的商业运营,扩大入驻的高校与企业规模,提升校企合作的影响力,并在校招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企业日常发布的工作任务与学生完成任务的专业能力表现相匹配,将应届毕业生档案推荐到适合的企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日益增加的毕业生就业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渴望促使我们做出一些探讨与尝试,希望本文提出的思路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猜你喜欢

毕业生校企校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