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票据“促”内销

2020-11-26肖小和杨刚孙越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0年18期
关键词:承兑汇票内销票据

文/肖小和 杨刚 孙越 编辑/章蔓菁

要进一步释放票据在支持内销业务上的潜能,需要从企业端、产品端以及票据信用评级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不少外贸企业面临外需不足、交易成本增加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把目光转向了内贸市场。但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一大难点便在于适应市场结算模式的差异。不同于外贸业务中常见的信用证结算模式,内销通常采取赊销模式,即客户先拿货、后付款。这会形成应收账款,进而加大企业现金流的压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充分发挥票据的积极作用,通过票据来降低企业在内销过程中的支付和融资成本。

票据在内销支付结算和融资中的作用

票据因交换和贸易而生,主要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随着信用关系的变化和信用制度的变迁,票据的功能、作用也在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出汇兑、支付、结算、融资等功能。在实施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外贸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票据的积极作用。

一是票据可为企业在开拓内销业务时提供便利的支付工具。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银行承兑汇票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外贸企业在与国内的上下游方开展贸易往来时,可使用票据来进行支付,以降低自身的资金占压。与此同时,供应链票据的不断发展,则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开展票据业务的渠道,让企业用票更便捷。特别是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供应链票据平台,票据支付的灵活性进一步得到增强。对于那些单笔资金规模小但资金流动频率较高的企业,可借助该平台实现票据等份额的签发、流转。

二是票据可作为企业内销业务的融资工具。对于短期内难以达到债券市场发债标准和银行短期贷款门槛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可考虑挖掘票据在融资方面的潜力。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具有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点,能有效满足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例如,电子商业汇票可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四流合一,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因赊销占款而急需现金流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可借助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快速获得短期、低成本的融资。此外,不少存在出口转内销需求的企业都面临产业链长、跨区域业务众多、异地授信交叉、尽职调查困难、应收账款小额高频等痛点。对此,企业可充分运用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新兴票据产品来解决融资难题。

进一步释放票据在支持内销业务上的潜能

尽管票据能够在支持出口转内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认识不足、相关平台建设尚待完善、现有票据产品种类和服务范围较为有限,以及票据信用评级建设有待加强等因素的制约,票据在支持内销业务上仍有较大潜能未能得到释放。综合实务中相关企业面临的掣肘和由此产生的诉求,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企业自身应充分认识到票据的积极作用,全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对于在内销业务中积累大量应收账款的外贸企业而言,如要实现应收账款变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难度较大。多数银行对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转应收票据贴现以及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而相较于应收账款,票据具有凭证法定、账期固定、市场认可度及流动性较高等优势,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票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因此,外贸企业在开拓内销业务时,应全力推动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如果外贸企业本身是某一细分领域的核心企业,议价能力强,则可以通过签发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支付货款或服务费。这对于该企业自身而言,直接承兑可省却商业银行信用担保环节,既能缩短业务流程,又能节约票据承兑费用,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而对于其上游企业而言,也有助于实现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如果外贸企业本身在供应链上不占据优势地位,则应尽可能地向强势的终端渠道销售商(例如各大线上电商平台,各大线下实体商超渠道)索要商业承兑汇票作为支付结算方式,以方便后续通过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获得融资。

二是企业应密切关注票据产品的创新动态,选择合适的票据产品来满足融资需求。在内销过程中,不少外贸企业都感受到了赊销模式带来的资金压力,并尝试通过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自有资金垫支以及与上游供应商协调账期等方式来加以缓解。实际上,企业还可以借助相关票据产品和服务来获得资金补充。例如,借助金融机构的票据“秒贴”平台,企业可获得票据融资的快速通道;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的“贴现通”线上平台,持票企业在贴现询价时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向全国的银行进行询价,拓宽贴现渠道、降低贴现成本。此外,标准化票据也值得外贸企业加以关注。2020年7月28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未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被正式纳入标准化票据产品的基础资产。自此,企业在传统的票据贴现之外,将获得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与货币市场的直连和对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推动大型采购商的供应链平台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为进一步发挥票据对供应链融资的支持作用,未来可推动占据终端零售渠道的大型采购商设立供应链平台,并将该平台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相对接。供应链票据平台以供应链平台上大型采购商与外贸企业之间的应收应付关系为交易背景,为大型采购商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交互等服务功能,便利票据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转让,满足上游企业的贴现申请、标准化票据融资等需求,提高中小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

四是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票据产品种类和服务范围。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票据产品和服务仍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对商业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国际信用证等涉足较少。未来,应争取改变银行承兑汇票一家独大的局面,将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以及国际信用证均纳入票据的范畴,实现“大票据”业务的条线管理;同时,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实现不同票据类型与不同结算、融资工具的有效对接和结合,从而精准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与此同时,票据产品及服务与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的契合程度也有待加强。外贸企业在转内销过程中可能遇到生产周期长、销售回款速度慢等问题,亟需获得能够契合其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特点的票据承兑产品及服务,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流动性压力。当前,票据的承兑、直贴、转贴现、再贴现、经纪人、评级以及衍生品等市场,呈现相对割裂的发展局面,客观上影响了外贸企业对相关票据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未来,可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推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和“集中化”,实现从票据签发,到票据承兑和票据托收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以实现与企业业务链条的融合,降低企业使用票据的交易成本。此外,大型采购企业的上游企业,往往分散在全国多个区域,在办理票据融资业务时,可能会因金融机构对异地客户授信管理体制的相关规定,或各分支机构对大型采购企业信用额度共享机制的相关规定而受阻;同时,复杂的异地开户、异地贴现等流程,也会增加供应链上的外贸企业办理票据融资业务的成本。这些环节都有待未来进一步加以疏通,以真正打通票据流转过程中的阻碍。

五是推动票据信用评级建设。票据承兑主体的当期信用,直接决定票据的到期偿付与票据交易、流通的顺畅程度,也是影响企业能否真正将票据用于内销支付结算和融资的重要因素。鉴此,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票据信用评级体系,解除企业使用票据以及金融机构提供相关票据产品及服务的后顾之忧。为充分反映出票企业和承兑人的信用等级,建议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来建立相关评级体系。对于商业汇票的承兑企业而言,其评级得分应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得分加总得出。定性指标涵盖经营环境、企业自身股东背景、信用记录、票据签发记录以及发展前景等。定量评价则以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作为衡量指标,并以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作为重点考察指标,以适应票据交易期限较短的特点。

猜你喜欢

承兑汇票内销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成本问题及其变现探讨
浅谈中国轻工业发展出路
浅论降低承兑汇票损失率
福建出口食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推进情况与分析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关于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金融危机背景下玩具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