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生提问,让神话类文本教学活起来

2020-11-26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史政国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35期
关键词:精卫斧子神话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史政国

《尚书》中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提问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质疑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就神话类文本而言,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都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提问,恰当引导,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提问类型

1.关注文本字词

语言文字是文本的基本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小学生揣摩语言,从中感悟到神话的语言美。例如,在教学四上第15 课《女娲补天》时,课文写女娲炼制五彩石的部分:“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这里的“黏稠的石浆”一词向学生解释为:黏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的微小颗粒砂石在水中分散、并与水混合形成的半胶体悬浮液。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很难理解这种夹杂专业名词的词语解释,就会有学生发问:“黏稠状态的石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像这一类针对文本中难以理解的生字词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类为针对文本字词的提问。

2.质疑故事情节

神话故事以其奇特的想象和有趣的情节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有时候故事情节或者想象过于天马行空,往往会让课文有一些“漏洞”。一些学生凭借智慧的小眼睛会发现这些“漏洞”,向老师提出他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四上第12 课《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提出疑惑:“老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混沌的意思,宇宙中的气、形和质都没有形成,为什么盘古身边还有把斧头呢?”学生在阅读时关注到了神话情节不合理的地方,并积极质疑。

3.聚焦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神话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或是正义的化身或是济世的英雄,都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心田。他们往往是正面的英雄形象,但是学生的思维与大人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个人利益的角度为主人公“发声”。例如,在教学第13 课《精卫填海》时,有学生就对精卫的人物形象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老师,我觉得精卫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往往向我们教师提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恰恰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二、学生提问的引导策略

1.调动多感官感悟

学生上课如果仅仅只是倾听,那么他的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充分调动视听配合起来学习,学习效果也会大幅度提高。例如在《女娲补天》中,学生对“黏稠的石浆”一知半解时,教师适当出示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告诉同学们:“请大家观看以下的视频,看看原本坚硬的石块是如何变成黏稠的石浆的?”通过展示石块变成石浆的过程,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他就会对这个词的意思记忆得更加牢靠。

2.顺势追问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先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用追问的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关注点拉回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针对《盘古开天地》中有学生质疑斧子的来源,教师可以先肯定他的质疑精神:“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后,再适时追问:“如果没有这把斧子会怎样?”学生兴趣也一下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回答:“这天地就开辟不了了!”老师顺势引导:“你看,没有这把斧子,就无法开辟天地,咱们故事的精彩程度可就要大打折扣了呢!老祖宗在编故事的时候,关注的点可不在于斧子的来源!小朋友们,我们还是把视线放在男一号——盘古身上,看他如何开天地吧!”

3.走入神话情境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神话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能够走入神话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当时的情感变化。例如,教授《精卫填海》时,有学生提出“精卫是有仇必报的”。这时老师可以说:“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当时精卫还有小伙伴陪她一起来,精卫心里是如何想的?”有同学答道:“她肯定不希望其他伙伴们再像自己一样被淹死了!”老师继续问:“所以她其实更是一个——”学生顿悟:“她是一个善良的人!”通过一步步带学生走入神话故事的情境之中,他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精卫善良的精神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提问,多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发问的主体。对待学生看似天真滑稽的“怪问题”,积极引导,这些问题同样能够变成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精卫斧子神话
爱情神话
精卫的烦恼
树和斧子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红楼梦中的神话》
树和斧子
乔治和他的斧子
“神话”再现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