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中的“劳动”解读

2020-11-25李政一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劳动

摘要:自古至今,思想家对“劳动”的解读从未止步,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劳动”一直是附属宗教信仰而存在的,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之后,“劳动”一词才有了普遍的含义。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中,对“劳动”问题进一步做了科学的阐释。本文立足于恩格斯的这篇文章,从“‘劳动创造人的四个契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的两个含义”两个角度出发,对文章“劳动”一词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劳动;人与自然;恩格斯自然观

关于人类的起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特创论”认为人是由神或上帝在虚无中创造出来的。不过这种理论并没有科学的支持。“进化论”则认为人是由其它生物和动物经过遗传、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等进化而来的。恩格斯在“进化论”的观点上进一步说明“劳动在这中间所起的作用”。

一、“劳动创造人”的四个契机

(一)手的使用

恩格斯提出,“手的使用”是“从猿转变到人决定性的一步”。直立行走时手可以自由使用,这意味着手可以同时进行其他各种活动。“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手也是劳动的产物。”通过劳动,“手”成为“人手”,自由使用以适应各种作业。在能够直立步行和使用手之后,人类大脑在结构上也产生变化。因而动物活动转化为人类劳动,也被认为是劳动促使了人类意识的生成。人类的直立行走和手的使用,行动上的变化形成了人的固有的理性和意识,因此,人类能够直接有意识的将人的生活活动与动物的生活活动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通过劳动,手变得精巧;通过使用手,身体的各器官得到了发展,这是劳动创造人的第一个契机。

(二)语言的运用

其次,恩格斯认为“语言是从劳动中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指出了以劳动为起源的人类语言的产生。劳动的发展,使共同协作的机会更加频繁,使群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集体生活中的共性加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的不断交流,因而促使了语言的产生。

可以说,劳动和语言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脑完全向人脑转化,“人”成为了“完全形成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成为“完全形成的人”时,即使是作为基本的生存手段的活动,人的智能和适应能力也远远优于其他动物。人脑的发育促进了感官的发育,从而生成抽象以及推理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和语言的发展并不是为“人”作为“完全形成的人”而生成的,也不是就此结束的,而是依旧伴随着人的进步,人的感觉器官、精神力量、实践是通过劳动和语言的作用和积累而形成的,这些就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产物。如同恩格斯所言“人的五官感觉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这是劳动创造人的第二个契机。

(三)社会的发展

恩格斯认为,劳动和语言 “虽然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就程度和方向来说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由于局部的和暂时的退步而中断,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确定的方向”。恩格斯在这里说的“社会”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动物的群居生活转化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其过程当然也是动物行为的人性化与劳动的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被认为是一个运动过程的两个侧面。社会是通过劳动而形成的人类社会,社会也塑造着人类自身。人类劳动通过社会传播,因此人作为“完全形成的人”成长。在与单纯的动物集团不同的“社会”的“完全形成的人”的集团中,劳动与语言进一步发展。可以把这些“正在形成的人”的劳动定义为:“它是猿猴得以使自己向更高阶段的生物——人转变的活动”,这种活动尽管“尚未摆脱最初的本能形式”,但它已逐渐带有计划性、目的性,逐渐借助于非天然工具,逐渐涉及到群体所结成的社会。恩格斯认为“作为区分猴群和人类社会的显著区别,我们再次在那里发现的东西”是“劳动”,这是劳动创造人的第三个契机。

(四)意识的形成

人类能从事更为复杂的工作的原因,不仅因为“人”成为了“完全形成的人”,而且是“完全形成的人”在社会中依据自己的意识生成某一目标,进而根据这一目标协调手、脑、言语器官一起工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劳动随着人类代际的变化,变得日益完善,日益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在社會发展的初期人类已经出现了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而让自己以外的人完成劳动的现象。文明的迅速进步,归功于大脑的活动和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不再根据自己的欲望来行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行为,于是观念的世界产生了。工具的使用使人类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然,劳动被规定为“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活动”,活动中的意识性和计划性,更加明确人了的能动性。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人类使用工具,使劳动有意识、有计划,因此,人的劳动的能动性将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这是劳动创造人的第四个契机。

恩格斯在人类具有的自然性的基础上,研究其社会和意识的形成中得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结论。劳动不可避免使“手、发音器官和脑髓共同作用”,通过这种协作关系,人类获得了更高的劳动能力。也正是协作劳动的这一人类实践,实现了人类自我的创造性,从中也可以看出恩格斯的人生观。劳动创造人,而人也是劳动出现和发展原因,劳动与人类的关系,在广度、深度上看,两者都是互相创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的两个含义

恩格斯认为,劳动和自然都是“所有财富的源泉”,但是劳动“远不止如此”,“它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与马克思指出的“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一样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这句话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类为了能够作为人生存下去,首先需要获得生活资料,而劳动就成为为了获得生活资料而必然进行的人类活动,也成为了满足人类生存衣食住等多种多样自然需求所必需的手段。二是恩格斯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劳动还创造了人本身,正如马克思认为的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劳动使人成为人。

(一)生活资料的获得

利用自然界获取直接食物,是一切动物的本能。类人猿从吃植物的果实、根茎等转变到吃肉,这既满足了“正在形成的人”的身体需要,又满足了人脑需要更多的养料。而“劳动”是“从工具的制作开始”,工具的使用是“转化到人的重要的一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也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反作用“只有人类才能对自然加盖自己的印记”。随着人类对与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劳动的性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生活在约700万年前的“猿人”那里发现,它们在狩猎采集中,拂枝(棒)、投石、陷阱等工具是合理、安全、有效的。从100万年前开始的“原人”利用火谋求了生活方式的改革,学会烤制食物、生火取暖及抵挡野兽的侵袭。20万年前,人类进化成了“新人”,对生产工具进行了技术革新,制作了箭和小刀等石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作磨制的精巧石器,通过磨制石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剩余产品。新石器的制作和土器的发明的技术革新,给人类史带来了农业革命,于是村落人口增加,城市结构得到了整备和扩充。

(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劳动是关系人与自然发展速度的媒介,人们通过劳动有目地、有计划地改造自然。以石器制作为开端,开始群居,群居需要交流,语言随之产生,劳动和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进行,从而促进了猿脑向人脑的转变,自觉意识产生,猿群进化为社会。人只有通过不断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才能不断地生存与发展。在劳动中,人类自身被改造得更完善,更适于在自然界中自由的生存,所以“劳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是自然界發展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愈来愈多的条件。二是人类因劳动而得到的发展,使自己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支配自然”。三是劳动加强了对人类肢体、头脑、智慧的创造作用,以适应自然。

在人逐步支配掌握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加深了对于自然的理解。“正在形成中的人”对自然的发现,与扩大人类视野同义。与此相对,“完全形成的人”支配的自然的行为,则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作用。因此,恩格斯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是像征服者统绐异族人那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人类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本身。在直接获得劳动成果的生产方式中,自然存在无止境、无秩序地被支配的倾向,因此,只有通过改革这种生产方式,才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支配自然,而成为自然真正的主人。

新石器制作和陶器发明的技术革新,给人类带来了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未开化时代发展到文明时代。即人类由被自然支配转变为支配自然,人类加深了对自然的理解,生产了剩余产品,能够进行扩大再生产。恩格斯在人类“支配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在人类史上所起到的历史作用。随着人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目的性意识也变得更加强烈,人不仅支配自然也尝试去控制社会。基于此,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以后,社会倾向于“利益社会”,这也是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

[3] [德]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4] 赵永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刍议[J].学术交流,1988(03).

[5] 邵象清.《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

作者简介:李政一(1995—),男,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家治理现代化。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