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育人文化研究

2020-11-25刘玉琴

银幕内外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文化

刘玉琴

摘要:高校作为创造、继承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因而具有开展文化育人的内在优势。青年时期是大学生政治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文化需求深刻而广泛。因此,在现实中高校通过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启迪、熏陶、引导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等,这具有特殊的教育意蕴。 中华民族素有注重文化育人的实践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兴旺,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认识和探讨也有了快速发展。但尚缺乏直接、专门、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从学理层面,以推进高校文化育人科学发展为旨归,系统探讨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及其优化对策。

中华民族素有注重文化育人的实践传统,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文化育人。而高校作为文化创造、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文化育人过程中,通过借助各种载体,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价值观融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广大师生经过文化的熏陶,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一致的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青年思想道德品格形成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诉求。鉴于此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对他们进行思想启迪、熏陶、引导灌输、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一、高校文化育人的基础理论

1.文化的定义

人们对“文化”一词并不陌生,但要给“文化”这个使用率颇高的概念下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却非易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文化热的几起几落,人们对“文化”的定义的分歧越来越大。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从 1871 年至 1951 年的80 年里,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关于文化的定义有 164 种之多。“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愿意是对土地的耕种和对植物的培养,我国古代就有“以文教化”的说法。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人类学鼻祖泰勒。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文化”概念是 19 世纪末从日本语转译出来的,因为当时就没有对文化下定义,所以使用时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定。如此一来,文化在不同的使用背景下,就有着不同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划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是一种存在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及惯例。当人类的物质条件达到较高的水平时,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渴望更为迫切,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也逐渐开始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和大学文化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2.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涵盖极为广泛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校园文化特指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个特定范围、特殊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育人文化和影响社会的价值文化的综合,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从文化的主体上说,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教师文化、管理者文化和学生文化三种。从内容上说,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四个层面。高校校园文化是四个层面文化的有机结合,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高校教育产生影响。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育人的优势日益显著,并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丰富和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并创新这一载体是进行高校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文化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结构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主导思想和精神指引。建设和谐文化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高校校园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大学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那就是用和谐思想来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和塑造人,对校园人的价值观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

大学作为年轻而又古老的组织,是高层次、高水平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传承、研究、探索学问的殿堂,是培养和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大学的本体功能在于育人,新时期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发挥大学在人

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 思想引导功能

所谓思想引导功能,是指高校在文化育人过程中,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与学校发展要求在一条轨道上。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去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产生方向明确的引导。 在现代社会,大学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各种思想、理论、观念交汇和碰撞的地方,这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许多的迷茫和彷徨。优秀的大学文化就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迷路的行人指引正确的方向一样,以其正确的指引力来引导学生走出精神颓废、道德迷惘和价值观紊乱的误区,从而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抵制住各种消极的负面影响。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可以帮助大学生将高校的教育目标内化为自己奋斗目标,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 陶冶情操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会通过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使沐浴其中的大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校园内修剪整齐的草坪、挺拔的绿树、美丽的花朵、曲径通幽的小路、清澈见底的池塘、宽广的操场、精致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这些校园物质环境均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惬意的精神享受,使学生忘记烦恼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生活热情,陶冶了情操。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可塑性强,这个时候文化的介入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上发展。同学间的精神风貌很容易在校園内产生感染力,感染其他同学。同学间的和谐相处所形成的温馨气氛,可以使低落的情绪得到缓解,精神放松下来,心灵得到升华。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人格、精神风貌等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3 规范约束功能

高校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往往会通过大学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表现出来,如校风、学风、班风等。健康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如同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支配力量,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都受其影响,并自觉地去遵守、维护和执行。高校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不是自然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管理者正确运用各种规章制度,例如计划协调、组织领导、器材管理等制度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合理的规章制度就像一位无形的管理者,虽看不见,但时时能感受其存在,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通过对人们的引导和规范,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可以说在校师生对这些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遵守过程,便是接受高校教育的过程。而校风、学风载体以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指引着在校师生前进的道路,它所承载的高校精神,总是给人以前进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人们会逐渐对这些规章制度、校风、学风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在学校的行为。

4 全面发展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我国始终坚持的教育方针,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促进他们在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为基本特征。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育人”,而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将大学教育视野从智力领域拓展到非智力领域,致力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培育学生

健全人格。这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及“以人为本”教育观的要求。 大学校园内浓厚的学术氛围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架,开拓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能力。高校文化育人可以有效地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促进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德志体美的综合教育,使身处高校文化中的大学生能在汲取丰富的知识同时,感受文化环境的熏陶,身体也得到锻炼,有利于塑造的健康人格,最终提升综合素质。高校要完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智育可以为其他各育提供知識基础和智力基础,可以促进其他各育的发展。高校的智育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各门学科的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

5 社会辐射功能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处于较高层次。在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它也能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良好的大学文化如同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使校园人受到熏陶,同时它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辐射功能,主要是通过向社会输出大学的文化产品,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之后,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先进人才的聚集地,几乎囊括了人类文明的全部精华,因此高校也成为了人类最文明、最先进的阵地。高校可以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向社会输送经过高品位大学文化熏陶的先进人才。还可以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文化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文化大繁荣。

三、优化高校文化育人的对策研究

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和新一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对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课题,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者只有针对这些新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

能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1 创新高校文化育人的理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笃学致用的求真精神、与时偕行的创新精神,涉及到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情操、思想价值观念、礼仪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其他层面的文化一起优化着校园德育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师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道德教育,形成正确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文化育人最主要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努力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形成文化育人的机制,增强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全球化过程中,当今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而我们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这也是我国博大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育人工作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赋予优秀传

2.丰富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主要指校园环境、教学科研设备以及各种文化体育生活设施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通过感官直接体验到的。加强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强调“借山水以悦人性,借湖水以净心情”的效果。这就要求建设物质文化的过程使校园内的每一种物化的东西都能体现学校的精神和特色,都能起到教育师生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里所提到的墙壁,是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建设的有关组成部分,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物质文化的育人作用,要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分区建设、分步实施。 首先,要对学校的建筑、设施、园区、道路等,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使之既有教育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校园中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雕塑、路灯、橱窗等,不能混乱不堪,要讲究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如果没有统筹安排,每建一栋楼、一个景点,就随意选一个位置,会破坏整个校园的和谐美,降低大学文化的品味。例如要在宿舍园区内建一个名人雕塑,若建在食堂门口就显得极不协调,不管是为了满足食欲进食堂之前,还是饭饱之后走出食堂,学生都不会在这里驻足欣赏雕塑,反而浪费了这一育人载体。如果将雕塑建在园区一

3 完善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高等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教学体制、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本部分着重从内部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解释优化文化育人的对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准确界定“领导”和“负责”的涵义,明确办学的政治方向和学校重大问题由黨委集体决策。高校文化育人的责任重大,而且影响高校文化的内外因素越来越复杂,单靠个人或少数人的知识、能力和精力难以完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合力,保障科学决策并落实。 二是加强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就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而言要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设立以教授为主体的各类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中的作用。通过实行民主管理,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在学校治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而学术氛围作为精神层面的高校文化,在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拥有财产所有权,但不直接参与办学,也不把大学当作行政机构来管理。这样可以还教育以自由,高校可以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

4. 完善保障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章立制,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体现在校园文化育人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进一步加强对校园舆论、网络、刊物、课堂、社团等监督,落实到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多份关于精神方面的文件,高校也修订了一系列与文化育人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当然,光有规章制度而没有执行规章制度的组织机构,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样无法保证。因此,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还需完善组织机构,才能统一大家的意志,统一大家的行动,保障高校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许启彬.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根基:学理诠释与夯实路径[J].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82-88+124.

[2]刘芳.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J/OL]. 中国培训:1-2[2020-08-25].https://doi. org/10.14149/j.cnki.ct.20170615.386.

[3] 梁浩.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价值诉求、现状分析、路径建构[J/OL]. 中国培训:1-2[2020-08-25].https://doi. org/10.14149/j.cnki.ct.20170615.33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谁远谁近?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