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三个维度

2020-11-25张黎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问题维度小学语文

张黎黎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是主导课堂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提问不仅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方向,还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教师提问必须打破原有“满堂问”的模式,抓住主问题吸引学生注意。“主问题”设计是一种高效的提问方法,相对漫无边际的碎问碎答,其具有一针见血的精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广度、引导学生知识和审美发展的深度。“主问题”用精准又灵活的提问激活课堂、贯穿课堂,它有着主导性、指向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主问题”设计驾驭课堂。以《鸟的天堂》为例,对“主问题”设计的三个维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问题”设计;维度;《鸟的天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0073-02

课堂提问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渠道,更是贯穿课堂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能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很多教师会错误地以为在课堂上不断提问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氛围。闹哄哄的一堂课,看似是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观念,实际上学生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

提问旨在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但是这种对话必须是有效的。课堂上的提问含糊不清、漫无边际,教师不知所问导致学生不知所答,没有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没有解读到文本的精妙处,多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或看似精美的课堂,教师提问设计过细、过滥,害怕遗落每一个知识點,其实是将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本来是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审美,实际上却是一种束缚和禁锢。

“主问题”是相对成串的连问、简单的碎问、随意的追问而言的。它在课堂伊始,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教学中,精粹的“主问题”是一个个教学环节的支架,是教师展开教学思路的藤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一根线条。在阅读教学深化阶段,应时刻不忘“主问题”这一脊柱,它可以是教学中的“引爆点”,将课堂推向高潮。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其《余映潮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一书中提到了“主问题”,余老师认为“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吸引学生进入有思维深度的研习、品析过程。本文笔者尝试对“主问题”设计做了一个定义,“主问题”没计即是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凝聚出具有主导型、指向性和包容性的主问题,这个主问题提纲挈领、以一当十,是课堂高潮的引爆点,是学生思维的牵引机,是教学环节的黏合剂,由此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主问题”应当具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精度、广度、深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思考,同时结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力求理论和实践结合,追求“主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一、“主问题”设计指向精度

学生的思维如同平静的湖水,如何一石激起千层浪是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这块石头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问题”。主问题去哪里找?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从文章的文眼出发。文眼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作者的心灵之窗,通过文眼的定位可以对全文的感情基调准确把握。文眼最能揭示主旨,最能统摄全文,它可能是文章的题目,也可能是文章中某句话或某个字词。因此从文眼处设计“主问题”,体现了“主问题”的精炼和准确。如果从上课开始,教师就设计很多漫无边际的问题以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反而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鸟的天堂》中文眼处是结尾那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抓住其中两个“天堂”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精心设计昨天看到的天堂是什么样的,今天看到的天堂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由此涵盖了作者巴金两次的所见所感,教师顺势提出谈谈你心中的天堂。以“天堂”一个难点的教学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整篇文章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无法突破重难点的现状。其实具有精度的“主问题”设计完全可以带动一系列子问题的提出,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因此,“主问题”的设计一定是指向了文本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有精准的把握的。

二、“主问题”设计指向广度

“主问题”是经过教师概括、提炼的具有提纲挈领、统摄全文内容的问题。它是整堂课的“脊柱”,任何一个子问题都是围绕它,最终指向它的。不同于教学中“是或不是”类的无效问题,也不像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在整堂课中,教师心中都不能离开这个“主问题”。

《鸟的天堂》一句文眼,其实是两个小分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为什么要用“骗”字呢?巴金第一次傍晚去鸟的天堂,朋友们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但是却一只鸟也没有看到,看到的是一颗茂密的大榕树。从“骗”字提问,涵盖文章一至九自然段的内容,虽说受了骗,但是却看到了不一样的美,看到了黄昏中大榕树的静态美。后半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涵盖了文章的第二个部分,即十至十四自然段,也就是作者第二次早晨去鸟的天堂看到的场景,这次很幸运地看到了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鸟儿们高兴时,这里是“音乐的殿堂”,鸟儿们休憩时,这里是静寂的世界。看到这群鸟纷飞、白鸟欢腾一派壮观的情景,作者巴金情不自禁地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尾一句话,两个小分句,竟可以统摄整篇文章,可以带领学生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轮廓。教师从这里追溯,最后再回到这句主旨句。可以说,“主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文章,统领了整堂课。

三、“主问题”设计指向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仅仅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讲讲字词句,或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从头到尾通讲一遍,依靠琐碎的问来推动课堂活动,那么文章的美就被肢解了。说到底,文学是一门审美的艺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不忘记审美阅读。“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依靠双线并进式结构实现其深层次解读,一条审美线,一条知识线,审美线是明线,知识线是暗线,知识可以在审美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这也体现了“主问题”立意方面的深度。

《鸟的天堂》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景物描写的对象是“鸟的天堂”,这里鸟儿们自由自在,相比人类世界,鸟儿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不受人类拘束。从前文提到的文眼处,得知“天堂”更是其中的中心词语,因此从“天堂”这个“主问题”出发,可以拓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天堂”是茂盛的大榕樹,这棵美丽的南国的树生命力强、生机勃勃,这是从静态的视角出发描写这棵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天堂”是真正的鸟儿的世界,这里是全文的高潮处,鸟儿们欢畅、纷飞,这里则是由动态描写出鸟儿们的活泼可爱。由此,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鸟儿们,也就是知识点的引导。仅仅把两次看到的情景还原给学生就够了吗?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的知识性学习。如何导向深层次的审美阅读呢?其实还需要从主问题“天堂”做文章。“天堂”本是宗教上说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引申美好的生活环境,结合文章语境义,“天堂”更是一个自由、美好、不受他人干涉的地方。儿童的天性是向往自由的,在这里教师可以顺势提出:孩子们,你们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可能是自己的卧室,可能是爷爷奶奶家,可能是谁都不知道的一个地方,同时孩子们会说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是自己的“天堂”。交流讨论后可以做一个课堂小练笔《你心中的天堂》,将所想行成一个小片段。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浮在水面上的语文知识的灌输了,而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情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篇文本的教学都适用“主问题”设计,“主问题”设计需要因文制宜。“问题”也不等同于一个问句,它可以是任务,可以是话题,可以是活动,因此“主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还有一个误区是“主问题”并不等于数量上是只有一个问题,主问题是相对碎问碎答的教学现状而言,将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浓缩聚焦成狠、精、少、活的提问,这个提问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伴随着主问题的还有次问题,由大及小,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逐层深入文章主旨,升华学生的审美感受。

“主问题”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驾驭课堂时一种有效的提问方法。相对传统的“满堂问”“满堂灌”式课堂,主问题引导的课堂层层递进、有条不紊,教师高屋建瓴的教学艺术使教学内容于朴质中透露着细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映潮.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丽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许慧清.小学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课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余映潮.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07(9).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主问题维度小学语文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