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2020-11-25陈玉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外阅读

陈玉珍

[摘要]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体验式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获得对文本内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创设情境;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002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经过仔细研究,笔者发现“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出现15次。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他们就不可能对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节产生印象,甚至对写作没有兴趣,对语言的学习失去热情。因此,语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样的语言学习具有动力,推动学生深入学习语文。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强调學生的操作体验。这样的体验仅局限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和理解。其实,体验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感中体验,可以动手操作体验、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还可以进行社会实践体验。

一、在情境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使用媒体创设情境

视听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渲染课堂气氛,营造生动的氛围,使学生体验到课文的情感、感受到课文的思想。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可以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的精彩片段通过视频播放出来,也可以播放长征歌曲、诗歌朗诵等。这样,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画面,使学生亲身体验,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讨论诗歌,从而深刻理解体会“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精神。这样,创设情境,能轻松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通过观看课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学习语文。

(二)角色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节展开情境表演,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中的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理解课文,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后进行总结。这样,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表演,学生还能获得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体验了人物的思想情感。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语言描写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参与、体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思考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例如,在《趵突泉》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体现读图学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我改变了传统的读图学文、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看图片和趵突泉;然后,对照图片和趵突泉,看看图片是否按照课文内容分组画的;最后,让学生谈谈还可补充哪些面,并试着动手画一画。这样,学生自然体会到趵突泉的特色,从而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体验。

三、在情感中体验

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探究,全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技能。在朗读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句子的准确性,还可以体验标点符号的丰富含义;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含义,还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体验、感悟课文的情感,并自由讨论、思考,以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虽然不深奥,不难理解,但妙趣横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例如,人教版的《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有这样一段话:“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被大狮子用爪按在地上。”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他们深入体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想象体验,学生就会觉得课文的表达很具体、生动,充分表现出卢沟桥的狮子的各种形态。通过朗读体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段生动的文字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四、在课外阅读中体验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仅依靠课堂教学中所阅读的文章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体验。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并引导他们灵活地将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从而使课堂内外的知识得到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外阅读中,他们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课内外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一)搜集查找资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资料检索,或到图书馆进行资料检索,整理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信息,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过程,也是体验文章内容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我安排了课前作业,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向同伴介绍收集到的资料,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的情感。同时,这样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收集资料的积极性。

(二)阅读自读课本

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积累,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地阅读课外材料。但是,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找资料、看课外书的时间不多。有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不是很好,没有条件找到课外阅读材料。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配套的自读教材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体验课文的情感。如,学习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后,我建议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丰碑》一文,体验红军长征时遇到的各种困难,理解紅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样的阅读,发挥出1+1>2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向学生推荐自读课本中的精彩文章,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体验式学习。

五、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一)体验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生并非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才能获取知识,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他们的眼前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他们观察和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例如,在2019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前一天,我组织学生学习了《唯一的地球》这篇文章,了解到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学习,他们知道,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非常严重,甚至对它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人类应该保护地球。我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文章,带领学生就如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这个容易破碎的地球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动员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利用“世界地球日”这个机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化制药厂排出的气体对周围生活的居民的身体会不会带来危害、可不可以加以改进等,并通过书信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这样,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文章的思想,让他们学会运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体验自然

大自然对学生来说是神秘的。他们心中有许多难以解开的神秘的自然现象。他们想解开这些谜团。于是,我倡导学生通过观察一年四季的景物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通过切身体验写一写观察日记、随笔等,学习语言表达。然后,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说出来。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如果遇到当堂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留做课余作业,让学生回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的资料,下一次主题班会继续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现象的能力,也调动了他们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解除心中疑惑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自己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总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独特性。不管是各种能力的提高还是语感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实践体验。体验使知识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鲜活的、可感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效地健全学生的人格。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