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摄影”与“观念摄影”课程在创作中的承接

2020-11-25蔡乙荣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摘要】“观念摄影”课程以主题性研究为切入点,而“主题摄影”课程正是对摄影主题的深入研究和创作演练,它为“观念摄影”课程的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课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摄影创作方法论。如果没有“主题摄影”课程对于主题的详细梳理和创作的演练,到“观念摄影”课程开展时,学生的摄影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主题摄影;观念摄影;创新教育;艺术教育;摄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晋中学院“1331工程”创新团队“山西文化遗产传承与文旅强省展览研究”(项目编号:jzxycxtd2019002)。

一、相关艺术创作观点和课程的梳理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摄影艺术系高岩老师在《艺术教育中摄影创作的逻辑与方法的再思考》中探讨了什么是摄影创作中的逻辑与方法。首先,摄影创作需要思考创作语境;第二,摄影创作要学会提问;第三,摄影创作需要把握历史线索与灵感来源;第四,摄影行为与主体,二者关系密切;最后,传播与展示也应被摄影师作为摄影创作的重要环节予以考虑。[1]他在第三点中强调了在摄影创作中对于创作主题的梳理的重要性,而“主题摄影”课程正是对这一点抽离出来的集中训练。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武小川老师在“当代艺术的案例方法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授课总结中写到:此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每一位学生自发选择主题,进行主题创作研究。每位同学通过收集资料、思考写作、PPT讲演以及排版展示,对这些主题的艺术家、代表作品、艺术理念以及相关当代艺术的概念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研究,基本建立起主题的基本档案,初步框定出此主题的基本生态,也涉及一些创作的核心方法与观念,这对于日后的创作,将注入有效的因素。然后根据研究的主题衍生出自己的作品,并加以实施。他在课程总结中的内容与观点与“主题摄影”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对于主题的资料收集、思考、写作等对于相关主题的艺术家、代表作品、艺术理念以及艺术概念进行梳理研究,目的都是为日后的创作注入有效的因素,也就是为像类似于“观念摄影”的创作课程做方法论和实际操作的准备。

二、“主题摄影”课程与“观念摄影”课程教学大纲与摄影创作中的承接关系

“主题摄影”课程是为摄影专业大三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共48学时。本课程是在摄影专业学生完成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此课程通过老师讲解案例,使每一位学生自发选择主题,并进行创作研究,使学生对选定的主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梳理、剖析、延展,生发出自己作品创作思路,并进行创作实施,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于创作的整体方法论,尤其是对相关主题的梳理探究,形成对于主题的创作观念,进而把整体方法论延展到其他主题创作中。

“观念摄影”课程是为摄影专业大四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共72学时。课程以主题性研究为切入口,强调作品的深入程度与完整性、艺术价值,要求学生用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通过主题发布、前阶实践、提案复审、互动评价、拍摄制作、展示交流的阶段环节,为毕业创作做好前期准备。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组深入、完整的观念摄影作品。此课程是摄影专业高年级重要的专业研究方向课程之一,提倡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强调独立的价值观与人文精神,以当代的视角深入生活并进行艺术创作。

“观念摄影”课程以主题性研究为切入点,而“主题摄影”课程正是对摄影主题的深入研究和创作演练,它为“观念摄影”课程的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课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摄影创作方法论。如果没有“主题摄影”课程对于主题的详细梳理和创作的演练,到“观念摄影”课程开展时,学生的摄影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主题梳理,是艺术创作的必要环节,只有进行这项工作,学生才清楚地认识到其他艺术家在此主题做了哪些作品,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避开重复的创作方式,选择其他的切入点,才有可能在此主题上有所拓展和创新。

三、“主题摄影”和“观念摄影”课程中的同学作品的案例分析

李敏同学偏爱纪实摄影,她从这个大的摄影类别进行相关摄影师的梳理。

(1)美国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他主要拍摄东南亚地区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题。他在《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代表作品 :《阿富汗少女》《Imperial Way》《Monsoon》。他喜欢在真实环境里拍摄纪实人物肖像。他爱使用存在现场的自然光,在自然光中又偏爱散射光,他认为这样有利于拍出光影和色彩都很协调的照片。在一般情况下,麦凯瑞习惯用35mm小相机抓拍他所感兴趣的画面。

(2)Nico fredia,印尼摄影师,他的作品大都采用连拍捕捉非常有动感 的瞬间,用大反差的光线来突出主体。拍摄的画面利用穿透房屋或树林的阳光来渲染气氛,使用环境来表现人物内心。

(3)陈锦,从1980年开始摄影艺术创作,广泛涉猎创作题材,尤以人文专题见长。作品:《四川茶铺》《市井》《感怀成都》《茶馆》。1983年深秋,那时陈锦在故宫博物院仔细拜读了《清明上河图》,于是产生了为自己的家乡成都拍摄“肖像照”的想法,而这一拍就是30年,10万张照片。

她梳理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摄影师的基本信息、拍摄方式、作品风格等,接着对每一个摄影师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度梳理、研究。经过上面的梳理工作后,她提出自己的拍摄主题:小摊小贩的生活。小摊贩是性格质朴的一类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用一种简单、质朴的方式来表现他们,拍摄他们家里的环境、生活及在外做生意的场景。最后,她根据她的主题,借鉴了所梳理的摄影作品,选择了合适的表现方式,完成了拍摄。

在“观念摄影”课程中,李敏同学的作品名称是:我眼中的父亲。延续使用“主题摄影”课程中纪实摄影的拍摄方式。在这个课程中,她同样也进行了梳理的工作,选择摄影师Phillip Toledano《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和努里·比格·锡兰《给父亲》。在此课程中,她把更多重心放到了拍摄和创作中。在主题的梳理过程中,非常熟練和精准。在最后完成的作品中也能很好地展现此主题的拍摄。从“主题摄影”到“观念摄影”以至于贯穿到“毕业创作”课程中。

冯亚楠同学对色彩异常地敏感,她梳理了把“色彩”作为重要表达元素的摄影师。

1.韩国摄影师Rala Choi,他从事电影工作,照片以生动的色彩组合、非常规的构图和油画的质感所形成的独特风格为特色。他从小在乡间长大,四季交替,给他最直接的色彩观。他特别注重感情的表达,对色彩的掌握以及图片的线条,对色彩极为注重。他的色彩风格受到了美国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的影响。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寂静,但是又像在诉说什么,给人不安又引人入胜的感觉。

摄影师为他的作品阐释道:红色是我明确的情绪,明亮而犹豫,像噗噗作响的火焰,不安而又引人入胜。而那个转过身去的人,其实是我自己,是我的脸在面对你。一种暧昧而骄傲的蓝紫色。凌晨三点,蓝色的静穆与紫色的性感,生出一场冬天里的空荡梦境。镉绿,镉是一种锌族元素,它比原绿色更蓝,自然的假面上披着一层金属膜,猛虎般的红色是它的同谋。

(2)英国摄影师Will Sanders,他圍绕色彩主题展开很多个人项目,经常走在伦敦街头,寻找街景以及吸引眼球的事物。他的作品都是超现实主义风格,颜色丰富,夺人眼球,每张照片都能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3)加州摄影师Jean Paul Bourdier,他拍的也是超现实类的照片,作品主要是探索我们人类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建立关系,丰富的色彩挑战我们的感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用人体彩绘的方式,将人体与大自然融合,用相近的颜色或者强烈的对比色来表达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每张照片都给人独特的感觉。

在“观念摄影”课程中,冯亚楠同学的作品是一组胶片作品。作品中能很明显地看到“主题摄影”课程中训练后,她对于色彩的归纳能力。在这个课程中,她同样进行了梳理工作,把更多重心放到了拍摄主题本身和对媒介的探索。最后的“毕业创作”课程的作品《不安》更能看到她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达到极致,对色彩的整合表达一种不安定的情绪和感受。

通过展现两位同学在“主题摄影”课程中具体的工作,我们能更清晰和翔实地看到一个主题的梳理是怎样纵向展开的,及作品主题的发布、借鉴、完成,到创作的方法论怎样延展到《观念摄影》课程中去,从而完整地呈现了这两门课程在摄影创作中的承接关系。

注释:

[1]高岩.艺术教育中摄影创作的逻辑与方法的再思考[J].北方美术,2016(2):95-101.

参考文献:

[1](英)格里·巴杰.摄影的精神[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林路,唐卫.当代摄影的多元突破[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3](英)苏珊·布赖特(Susan Bright).摄影作为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蔡乙荣(1987-),女,汉族,山东滕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摄影艺术,晋中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