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25郭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特异性

郭冬梅

(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以持续性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结肠出现慢性炎症、溃疡性改变,目前尚未发现根治性措施[1-2]。中医认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3]。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护理操作,无法全面满足患者个体生理、心理需求。而舒适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预后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舒适护理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建平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舒适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n=33,行常规护理)与试验组(n=33,行舒适护理)。试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43.12±1.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2.84±0.22)年。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6岁,平均(43.11±1.1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2.88±0.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非首次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就诊者;②近6个月患有其他胃肠道疾病者;③言语理解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既往病史,向患者讲解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知识;此外,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改善情况,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予以对症支持处理。试验组予以舒适护理。①环境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向患者介绍同室病友以及病房环境,从而帮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病房环境,病房内墙壁可改为粉红色或者浅蓝色,病房温度设置在26 ℃,湿度设置在50%左右,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住院环境。②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语气亲和,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在实施相关护理操作前主动与患者交流,避免直呼患者的姓名,采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告知患者疾病检查结果,列举病情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患者对临床治愈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在入院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坚持每日查房,与患者、患者家属及时交流,耐心回答患者、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现身说教,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误解,通过看书、读报、体育锻炼等方法转移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此外,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且多陪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详细评估其临床症状,据此给予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应低盐、低脂,确保饮食清淡且易于消化、吸收;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以流食、半流质饮食为主;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在保证患者少食多餐的基础上,应确保机体摄入足够的热量。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干预24 h、1周后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总分28~11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舒适度越高。②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干预24 h、1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满分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躁动等负性心理情绪对患者临床诊疗影响越大。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的病情改善情况。④观察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在患者治愈出院时,由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0~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GCQ评分、SCL-90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GCQ评分、SCL-90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24 h、1周后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1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75.7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81.52±4.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52±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54,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CQ评分、SCL-90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CQ评分、SCL-90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需评估其基本病情,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证据,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由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长期饱受疾病困扰,个体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导致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耐受能力降低,有部分患者在入院后不愿接受规范治疗,甚至对临床护理产生抗拒心理[5-6]。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对患者的关心较少。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入院后由于对住院环境陌生,促使其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患者对相关护理操作的依从性降低[7]。而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前考虑患者个体生理、心理需求,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护理服务[8]。舒适护理干预内容主要体现在环境改善、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9-10]。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在患者入院后协助患者在短时间内熟悉病房环境,并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24 h、1周后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护理干预1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进一步表明,舒适护理可有效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单位时间内病情的改善情况,且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患者满意度往往较高,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