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5李春格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宫颈癌常规康复

李春格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在临床妇科中,宫颈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对于宫颈癌患者的治愈率也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该疾病,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手术属于侵入式治疗,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和应激反应,且术后易出现腹胀、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加之多数宫颈癌患者对于该疾病的了解较少,在接受治疗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若未及时疏导,患者不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且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系统造成影响,最终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而,在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时,除了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外,还应辅以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54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47.50±6.00)岁;试验组患者年龄32~64岁,平均(47.90±5.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宫颈癌者;②了解本研究内容,且签署了相关协议者;③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者;②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者;③临床资料不齐全者。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干预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快速康复护理模式。①成立快速康复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与护理规范,并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促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快速康复小组工作意义,全面落实护理措施。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将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向其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与手术方式的了解;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安抚、鼓励患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向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合理调整自身情绪,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配合手术;指导患者展开内心意象疗法与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促使机体处于放松状态,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术前6 h嘱患者禁食,术前2 h嘱患者禁水。③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体温检测、保暖等工作,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与湿度,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其中湿度为50%~60%,温度为25~27 ℃;可通过为患者穿袜子、应用加温床垫等,维持患者体温于36.0~36.5 ℃,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④术后护理: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将软枕放在其身下;在患者未恢复意识前,指导患者家属对其做好保暖工作,并对患者四肢进行被动活动;待患者清醒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其体位处于舒适位;术后可通过播放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程度;若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药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与自我按摩,在术后1 d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鼓励其尽早下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应由护理人员或其家属在旁保护,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安全事件,进而影响其康复效果;在饮食方面应以流食为主,之后可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③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胀、腹腔出血、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④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 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6.48±4.02)h、首次下床时间为(1.59±0.62)d、住院时间为(18.50±2.10)d、VAS评分(3.17±0.42)分,常规组为(25.31±4.15)h、(2.65±0.71)d、(22.00±1.90)d、(4.26±0.81)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心率、SAS评分比较 护理后,产科护理组产妇焦虑水平、心率均低于基础护理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切开感染0例,腹胀1例,腹腔出血0例,肺部出现1例,尿道感染0例,常规组分别为1、3、2、1、2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8.01±13.51)分、(38.51±13.07)分,常规组为(49.78±14.24)分、(47.68±14.36)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宫颈癌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其中浸润癌与原位癌是常见的类型。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肾盂积水、输尿管梗阻等症状,在疾病晚期还可能引发全身衰竭症状,如恶病质、贫血等,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5]。目前,宫颈癌主要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宫颈癌根治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该术式具有创伤大、耗时长等缺点,且易对患者膀胱相关支配神经造成损伤,多数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腹胀、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患者预后质量造成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疗效、改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整个围手术期,且采取循证医学证据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选择适当麻醉方法与镇痛方法,可及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手术与疾病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的创伤,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在术中对患者实施体温保护,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加强肠内营养等,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加快其康复速度[6-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宫颈癌常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