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5张冰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鸣音外科手术排气

张冰冰

(辽宁省阜新市创伤急救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由于体质较差、活动量明显减少,使肺有效通气量下降,有效循环显著减少,肠胃蠕动减缓,导致创面愈合延迟,并增加了感染概率[1]。因此,在腹部外科术后恢复期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加快伤口愈合以及术后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阜新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试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79岁,平均(55.83±5.5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79岁,平均(54.92±5.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麻醉适应证以及腹部手术适应证;②所选患者均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疾病或者精神异常的患者;②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③存在严重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④合并造血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2]。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遵医嘱为患者实施胃肠减以及补液治疗等,确保腹腔内液渗出得到有效控制。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外科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同时受病情影响,身心均会产生不适感,护理人员必须注重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通过经常与患者聊天的形式鼓励其将内心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身心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有助于提升其治疗主动性[3]。②胃肠减压:将患者胃肠内的积液吸出,以减轻其胃肠道压力,有助于抑制肠道内细菌繁殖;密切观察引流量以及引流液性质,一旦发现血性引流液,需要立即向临床医师反馈[4]。③活动指导:待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可协助其进行床上四肢活动,主要包括上肢旋转、伸屈等活动以及下肢内翻、伸屈外展等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洗脸、刷牙等活动以及四肢主动运动;评估患者能够坐起后,嘱患者缓慢在床边并扶床沿走动,待病情好转后指导其及早下床活动[5]。④疼痛护理:教会患者深呼吸以及咳嗽的正确方法,用咳嗽时以枕头或者手按住腹部伤口,防止牵扯缝线,引发伤口疼痛;嘱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在改变体位或者翻身时,尽量避免出现引流管扭曲、牵拉、压迫等现象[6];通过视觉分散法、听觉分散法以及触觉分散法等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取得理想的疼痛缓解效果;遵医嘱为疼痛感强烈的患者提供镇痛药物,以减轻其身心不适感[7]。⑤并发症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将其口腔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及时吸痰;为痰液黏稠的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稀释痰液,还可通过叩背法协助患者排痰,以降低肺部感染概率;术后检查膀胱部位是否存在膨胀现象,若存在膨胀情况需为患者提供膀胱热敷、膀胱按摩、听流水等诱导措施,促进其自行排尿[8];指导患者加强尿道护理,做好尿道清洁工作,定期更换尿袋,避免出现尿液反流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处的敷料,确保敷料整洁干燥,检查切口是否存在渗血、硬结、热痛、红肿等表现[9];在无菌状态下为患者换药,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防止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协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中药或者温水泡脚,也可为患者提供针灸、腹部热敷等护理;此外,还需做好尿道、口腔以及引流管等护理工作,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并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提醒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10]。

1.4 评价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0级:患者无疼痛感;Ⅰ级:患者疼痛感轻微;Ⅱ级:患者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睡眠质量受到影响,需要采取药物镇痛措施;Ⅲ级:患者出现强烈、持续性疼痛感,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③统计两组患者尿潴留、肺部感染、切口感染、重置胃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 分析。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疼痛程度分级比较 试验组0级、Ⅰ级疼痛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级、Ⅲ级疼痛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疼痛程度分级比较[n(%)]

2.2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h,)

表2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h,)

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不仅需承受病痛带来的身心折磨,而且侵入性的手术操作会给患者身心带来强烈的不适感,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应激反应。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往往较长,身体素质以及免疫力均明显下降,易导致伤口延迟愈合,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11]。在术后恢复期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活动指导、疼痛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其身心舒适度得到提高,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进而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12]。综合性护理干预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且连续的护理干预服务,其中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情绪;胃肠减压可显著减少胃肠道压力,防止胃肠道内大量细菌滋生或者繁殖,影响康复效果;活动指导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肢体功能等快速恢复;疼痛护理可减轻患者切口疼痛程度,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其身体机能好转;并发症护理可通过护理人员早期评估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既能够促进其预后的改善,又可减轻其不适感,避免加重其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0级、Ⅰ级疼痛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Ⅱ级、Ⅲ级疼痛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并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鸣音外科手术排气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本刊2019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