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2020-11-25李一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氯雷组胺荨麻疹

李一洋

(丹东市公安医院皮肤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慢性荨麻疹指的是黏膜、皮肤等反复出现的一过性瘙痒性风团疹,该病反复发作,长期反复的皮肤瘙痒可对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关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感染、Th1/Th2细胞失衡、凝血异常、细胞异常、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当前临床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多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对于难治性患者,则联合应用生物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反复发作[2]。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中应用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丹东市公安医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2,予以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和对照组(n=52,予以枸地氯雷他定),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85±4.52)岁;病程6~36个月,平均病程(16.65±2.38)个月;发作频率:每日发作频率<2次者15例,每日发作频率3~5次者27例,每日发作频率>5次者10例;瘙痒程度:偶感瘙痒20例,瘙痒频繁发作24例,瘙痒持续不断8例。对照组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68±4.61)岁;病程6~36个月,平均病程(16.73±2.45)个月;发作频率:每日发作频率<2次者16例,每日发作频率3~5次者28例,每日发作频率>5次者8例;瘙痒程度:偶感瘙痒22例,瘙痒频繁发作23例,瘙痒持续不断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率、瘙痒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关于表卫不固型的辨证标准,主要表现为自汗、乏力、短气、易于感冒、畏风怕冷,脉弱,苔白舌胖等;③病程≥3个月,每周至少发作3次;④年龄>18岁;⑤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有意识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者;④对玉屏风颗粒或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成分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枸地氯雷他定(国药准字号为H20090138,由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口服,每次8.8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予以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枸地氯雷他定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玉屏风散组成:黄芪60 g、白术60 g、防风30 g,每日2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并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进行疗效判定,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临床表现基本消失,SSRI≥90%,随访3个月无复发;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等临床显著改善,风团减少≥70%,60%≤SSRI<90%,复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有所好转,30%≤风团减少<70%,20%≤SSRI<60%;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各组总例数×100%。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可由多种因素诱发,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损,属于一种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炎症。荨麻疹的特点是病程长,极易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等。据流行病学研究[3]显示,荨麻疹的发病率高达15.00%~20.00%。当前关于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荨麻疹多为Ⅰ、Ⅲ型变态反应,IgE在荨麻疹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gE可介导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组胺可造成腺体分泌增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荨麻疹的皮损特点以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水肿性风团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是皮损部位瘙疼明显,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骤起骤消,皮损消退后可不留痕迹。急性荨麻疹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病情迁延不愈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或无法痊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为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发病诱因很多,很难做到根治治疗。当前临床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仍以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但抗组胺药物的疗效不稳定,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4]。抗组胺药物的疗程长,且停药后极易复发,导致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比较低。而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中将玉屏风散与枸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

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产物,作用强度是氯雷他定强的数十倍[5]。枸地氯雷他定经机体吸收后可在体内快速代谢为地氯雷他定,作用时间短于地氯雷他定,生物利用度更高。枸地氯雷他定可有效抑制炎性介质在炎症初期、炎症进展期的释放,并能有效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趋化以及超氧化物的生成。有研究[6]报道,枸地氯雷他定具有抗感染、抗组胺、抗过敏等作用,其可抑制重要炎症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三烯、前列素、组胺等)的释放。除此之外,枸地氯雷他定为非镇静性药物,无明显的嗜睡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因此被广泛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风疹”“瘾疹”的范畴,反复日久发病、正气不足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键机制。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机体卫外不固,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正不胜邪而发病,表卫不固证是其常见证型。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以祛风散寒、益气固表为主要治疗原则[7]。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实卫止汗、扶正固本等之效,善治恶风乏力、表虚自汗、瘙痒、皮疹多发之症。方中黄芪为君药,具有止汗、固表、益气之效;动物试验研究证实[8],黄芪可有效减轻大鼠皮肤的过敏反应,并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此外,黄芪还能促进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黏附,并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促进抗原与淋巴细胞发生更多的接触,增强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防风属于风中润剂,具有走表、散风邪之效,防风与黄芪合用可起到散中寓补,补中寓疏,固表而不留邪,补气而不助邪,能散能敛的效果。体外试验研究证实[9],防风醇提物可抑制肥大细胞表达组胺、PAR-2蛋白、IL-4,通过对PAR-2蛋白表达的抑制,可进一步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释放,同时还能选择性减少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有效抑制肥大细胞的“瀑布效应”,起到抗过敏的效果。白术具有补气健脾之效,与黄芪联合应用可增强益气、祛邪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0],白术可增加机体中的Th细胞,并能提高Th/Ts比值,有利于纠正机体中T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状态,同时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的抗菌消炎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应用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

猜你喜欢

氯雷组胺荨麻疹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氯雷他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