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0-11-25齐巧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左心吗啡咪定

齐巧玉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干部科,吉林 辽源 136200)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急危重症,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且抢救难度很大[1]。临床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时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并且还需要给予镇痛镇静药物,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劳累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且病情发展迅速,会出现心源性休克、昏迷或者死亡。目前,公认的抗心源性哮喘的药物为吗啡,但该药物存在一定的危害,主要是呼吸和循环抑制,因此,临床对于吗啡药物的使用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右美托咪定属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与患者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α2肾上腺素相结合,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以及唤醒作用,同时,其能够减少心肌毒性,产生保护心肌的作用。但右美托咪定对于心脏α2肾上腺素具有抗交感作用,使迷走神经兴奋,减缓心率和降低血压,因其具有上述不良反应,所以对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共计入选病例数为98例,选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病例数为98例,选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7、22例,年龄为53~71岁,平均年龄为(67.25±3.47)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分别有15、7、2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7、22例;年龄为53~71岁,平均年龄为(68.41±3.46)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分别有15、7、2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吗啡注射及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若患者出现缺氧情况则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治疗,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用药剂量和次数为0.2~0.7 μg/(kg·min),维持量为0.5 μg/(kg·h),保障患者镇静躁动评分在2~4分。若患者动脉压平均值<65 mm Hg,需给予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使动脉压平均值>65 mm Hg;若患者心率每分钟<50次,则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则需要立刻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治疗24 h后和治疗48 h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治疗前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吗啡使用剂量及次数,以供对比分析[4]。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本文所得数据,以[n(%)]代表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ICU时、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的LVEF、LVEDD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入ICU时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 h后和治疗48 h后LVEF、LVE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入ICU时、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两组入ICU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后和治疗48 h后心率低于入ICU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和治疗48 h后平均动脉压低于入ICU时,(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和治疗48 h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吗啡使用剂量及次数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吗啡使用剂量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入ICU时、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的LVEF、LVEDD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

表1 两组入ICU时、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的LVEF、LVEDD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aP<0.05。

表2 两组入ICU时、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表2 两组入ICU时、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注:与本组入ICU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吗啡使用剂量及次数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吗啡使用剂量及次数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原因是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会减少患者的心排血量,增高组织液的静水压和血管通透性,进而形成肺水肿,导致患者出现气体通气、换气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5-6]。急性左心衰竭的病理生理表现主要是二氧化碳潴留和低血压症。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7]。所以,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镇静、抗交感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烦躁、不安、恐慌等情绪得到缓解和消除,从而使氧气消耗降低,进而起到缓解心力衰竭的作用[8]。

临床在使用镇静药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负性效应,所以,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9]。尤其是老年患者,会存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潜在危害,应用吗啡这类传统镇痛药物治疗时,会使患者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诱发呼吸停止,使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因此,吗啡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0]。

右美托咪定具有拮抗交感活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镇痛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保护心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1]。另外,右美托咪定能够对交感中枢活动进行抑制,使心率降低,对冠状动脉新舒张期灌注时间进行延长[12];并且,其可以对血浆中儿茶酚胺的释放进行抑制,降低其浓度,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13];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明显,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烦躁情绪,避免因交感神经活性亢奋而诱发心力衰竭[14]。由此可见,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治疗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24 h后和治疗48 h后的LVEF、LVE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吗啡使用剂量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常规治疗相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在提升LVEF的同时降低LVEDD,减少吗啡使用剂量和次数。

猜你喜欢

左心吗啡咪定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梦神之花,堕落之果
——吗啡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