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0-1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脏病血压

李 兴

(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朝阳 122300)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属于独立疾病,随着病情加重,就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心源性猝死,因此临床上要重视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这种疾病,针对患病情况给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的病死率非常高[1-2],所以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胺碘酮是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截至目前,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其中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方式见效快,不会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3-4]。目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方案得到肯定,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是44~86岁,平均年龄(67.52±6.81)岁;肺源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缺血性心脏病6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5例,尿毒症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试验组4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43~85岁,平均年龄为(66.43±6.71)岁;肺源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缺血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冠心病4例,尿毒症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1.2 方法 通过诊断确定选取的89例患者都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使用监护仪器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记录患者的血压、心律等基本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即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对症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血压调节等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胺碘酮静脉注射的治疗方式。第一次静脉注射150 mg的胺碘酮:将150 mg的胺碘酮和10 mL 5%葡萄糖混合,静脉注射10 min,维持每分钟1.0~1.5 mg的注射量。患者的病情缓解后,改为静脉滴注,可以将滴注量降低到每分钟0.5 mg,每日最大用量不能超过800 mg,治疗时间维持在4 h~3 d即可。在使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如果患者因为心室颤动而心脏停止跳动,需要马上进行心脏复苏手术,可用直流电复苏并静脉注射胺碘酮,配合肾上腺素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5]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治疗效果判定: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均消失,心电图无异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心电图逐渐好转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心电图未出现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血压、心率作为计量资料利用()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作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1例(47.72%),好转11例(25.00%),无效12例(27.28%),总有效率32例(72.72%);试验组显效29例(64.44%),好转13例(28.89%),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42例(93.33%),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有1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减少滴注量后,血压慢慢回升。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轻微静脉炎,使用硫酸镁湿敷后,静脉炎有所改善,改为口服用药的方式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好转,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是8.89%。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有7例患者出现局部轻微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是22.73%。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舒张压为(68.21±11.98)mm Hg,平均收缩压为(121.51±11.68)mm Hg,心室率平均为每分钟(89±16)次;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舒张压为(76.78±12.05)mm Hg,平均收缩压为(125.11±16.96)mm Hg,心室率平均为每分钟(68±14)次,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室率情况都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比较()

3 讨论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症状有胸闷、气短、心悸等,患者在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大都采用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病死率。

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选取的药物要具有利尿、强心和营养心肌的功能,虽然大部分的药物具有这些功能,但是这些药物对血压的改善情况并不明显,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常用于临床,胺碘酮对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有阻滞作用,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动过速,达到延长患者心室肌纤维、心房动作电位时间,减缓传导的作用。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使药物能够快速地分布在组织中,能够减缓心房、房室旁路传导,防止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使患者的身体饱受折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不太理想,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6-7]。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只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就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如经常出现心房颤动和心动过速的情况[8-10],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时候,选择的药物要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并且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能够延长心房和心室动作电位的时程,使传导速度变慢。但是,如果胺碘酮的使用不符合规范,患者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给患者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对待,避免出现用药错误,一旦出现用药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在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动早搏的效果较好,如果患者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则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更显著[11-12]。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2例(72.72%),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例(93.33%),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临床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安全性较高,但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具有负性肌力效果,因此用药要具有合理性,如果用药不合理,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患者用药的剂量不同,一定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综上所述,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低,安全性高,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脏病血压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