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0-11-25刘蕊蓉

读与写 2020年17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跨文化词汇

刘蕊蓉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陕西 渭南 714000)

引言

所谓“跨文化意识”即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了解彼此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对互相之间的文化差异能理解和包容的一种心理状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英语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所在。因此英语学习应该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使跨文化意识更好地为英语学习服务。

1.培养初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在全球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尤为重要。所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有时明明认识单词,也懂语法,却不理解语言的含义。这给语言的理解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导致这种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缺乏,没有文化背景作支撑,无法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语言。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克服理解障碍的重要途径。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具体途径

2.1 在词汇中感知跨文化意识。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词汇中蕴含着无尽的文化内涵。在对于动物词汇的认知中,中西方有很多不同。在西方人们如果夸一个人幸运,会直接说“You are a lucky dog.”因为人们认为狗代表着忠诚,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在中国用“狗”来形容人时,显然带有贬义的色彩;又比如在关于数字的词汇方面,因为与宗教文化相联系,在西方,“thirteen”是一个非常忌讳的数字。但很多中国人向来认为带有“三,六,九”等的数字都寓意吉祥。因此很多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会自然而然地带入中国文化曲解词意。词汇是用来表示自然界的物体和现象的,它必须是某个群体中所有人都能理解的[2]。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词汇教学中如果能给学生展现相关的文化差异,那么语言理解障碍会有效减少。

2.2 在语句结构中分析跨文化意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直接,而中国人相对更内敛含蓄。英语是一门直线型的语言,喜欢开门见山,直述要义,把最主要的信息放在句子最前面,在句子后半部分添枝加叶,补充说明。例如“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sister at four on Wednesday afternoon.”。而汉语的思维是螺旋式的,人们喜欢先做铺垫渲染,然后再说人物和事件。所以以上的英文句子翻译成汉语就要适当调整结构,译为“在周三下午四点钟,我和姐姐去了公园。”

再比如,西方的唯物主义思想对语言的影响使得英语中被动语态被广泛使用。“我出生于1990年。”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必须用被动“I was born in 1990.”因为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每个人都是被母亲生下来,所以要用被动语态更符合实际。但中国人不会去纠结于此问题,人们经常会说这样的句子“椅子坏了”,“水用完了”,严格来说这些也应该用被动语态,但汉语是一门意合的语言,不拘泥于形式。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句子结构差异,也是我们学习英语需要注意的地方。

2.3 在语篇阅读中扩展跨文化意识。初中英语课堂阅读中涉及的话题包括节日习俗,科技历史,风土人情各个方面。语篇语境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沃土[3]。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语篇阅读资源,多向学生扩充跨文化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对比春节和圣诞节来展现给学生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对中外历史名人的了解,揭示人物背后的民族性格特征。这些文化渗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也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能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

3.结语

中西方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导致语言上的巨大差异。文化孕育语言,语言承载文化。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跨文化词汇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