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认知基础

2020-11-25何银顺天水市麦积区龙园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思维

○董 君 何银顺 天水市麦积区龙园小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面对新版教材的出现、学生群体的变化、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大环境的日新月异,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方式就要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要转变陈旧、落后、低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深刻理解课堂,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是一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认知基础。

一、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一节真正的好课就要实现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升华情感的目标。每节课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即学习任务,这一任务包含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经过训练得以发展的具体内容以及情感通过师生双边互动得以升华的具体标准。因此,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就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下理念:教师教学的真正意义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会学生会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或能力,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通过反复练习得到的。

二、怎样上好每一节课

1.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更应该在情感、态度的范畴内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的情绪及态度,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谨防“过度讲授”,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自学学会的不讲,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不讲;对于课堂上必须要讲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要特别注意,不能进行“结论式、教条式、小结式”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结论,以教师已有的思考代替学生思考,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思维能力;不能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使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要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学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到:文本与例题让学生认真读,自己学;见解与体会让学生自由讲,充分议;规律和思路让学生反复找,自己悟;结论和答案让学生勤思考,自己得。

2.为了贯彻“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通过练习得到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认真设计和执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能力。训练题的设计要有指向性,要锻炼什么能力就练什么题目,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注意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逻辑过程;要使训练有密度,达到一定的量,还要有速度和梯度,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训练,没有密度不能形成基本能力,没有梯度无法提高能力;要使训练在点上有深度,在面上有广度,这样才能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要把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训练方法要体现多样性,杜绝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要在对学生反馈时选用肯定、激励、启发、引导的语言,抓住有利时机设置疑问,引发思考,适时点拨。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有针对的训练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要讲清楚答案的来龙去脉,解读解题的步骤过程;要注意显性思维与隐性思维的关系,显性思维对隐性思维具有支配性,隐性思维对显性思维具有概括性和支撑性。这两种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人类思维的对立统一体,显性思维是能够意识到的思维,隐性思维是不能够意识到的思维。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通过对学习或训练任务按逻辑顺序的分解来使思维显性化,提供给学生清晰的思维路径,沿着这一路径,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思维的过程,最终把这一过程归于隐性(归纳整理,发现规律),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得到发展。

3.特别注意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问题。首先要对信息技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应用技能,并能根据知识的本质属性、呈现的逻辑规律以及能力训练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信息技术方法、内容、时机,认真思考由此产生的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或促进作用。同时,还要坚决摒弃几种不正确的做法:如课件制作不科学,不能吸引学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或因动画效果过于复杂而分散学生注意力;PPT数量太多,师生被动地跟随PPT机械地教与学,过程性的知识不演示,结论性知识一览无余;PPT制做有问题,误导或影响学生学习;教学完全或过于依赖PPT等。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164)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