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化应用分析

2020-11-25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优化

王 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4)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序进行。以往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因为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缺乏,促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能源消耗日益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采取相应的策略优化,促使两者相互融合,推动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1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优化应用的必要性

从目前而言,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更加重视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最优的节能效果,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材料的选择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环保效果。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绿色能源的有效应用,符合节能的需要,同时,从客观需要来说,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要实现声光电水的节能环保型,在声这一环节,注意提升建筑工程的静音功能,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清净,消除不必要的噪音,降低声音污染几率。对于光方面,则可以借助自然光等的收集,提升建筑物的采光度。对于电方面,目前我国仍然普遍采用的是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传统电力供应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自然资源和环境,绿色环保性稍差,而在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过程,自然也需要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通过采用诸如太阳能等来降低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依赖性。而在水方面,则可以设计循环系统,强化水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可以说,通过这种针对性地设计,将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优化应用,可以很好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提升建筑物的运行质量,符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可见,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优化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优化应用的策略

2.1 强化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的绿色环保性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化应用,需要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就做好设计工作,立足建筑工程的客观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方案和措施,强化对施工场地的把控,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把控建筑工程的整体信息,全面了解基础资料情况,然后做系统全面的分析,设计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声光电等的设计需要,强化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使得多样化的建筑资源以及建筑技术得以全面融合,减少资源的浪费,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根据不同的方案,对具体的设计内容进行优化和二次配置,掌握建筑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基于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区别,结合设计图纸需要,强化建筑工程设计内容,实现不同施工环节的紧密结合,合理规避干扰因素,从而提升建筑施工的效果和质量。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整个施工环节的绿色节能效果。

2.2 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效果。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要保证使用的材料具有环保性,还应保证其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进行重复利用。例如塑料金属复合管等材料,其自身就具有环保性和节能性的特征,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这些材料既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成本,也可以减少垃圾产生,减少对四周环境的污染。此外,木头、纤维等材料在废弃之后可以重复利用。

2.3 被动型通风太阳能技术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保持其良好的通风状况是设计的关键,运用被动型通风太阳能技术,可以将平面玻璃设置在拔风井的外部,为了能够对绝热隔层进行有效配合,应该将蓄热型材设置于拔风井的内部,从而就能够有效减缓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保障夜间通风热压具备充足的能源,满足建筑的绿色使用功能。此外,拔风井中空气会由于南向光照时间较长而起到良好的增热效果,实现对拔风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在对被动型通风太阳能技术进行应用时,应该结合网络方法与CFD分析法进行研究验证,确保其满足建筑的实际通风需求。

2.4 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同气候环境优化的融合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通过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来实现建筑物同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统一,可以有效保护自然环境,最大化降低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视建筑物温度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效果。设计施工人员要立足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通过气候条件的优化设计,全面改善整体施工工程进度,例如如果建筑工程位于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季候寒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强化墙体的保温设计,对于穿墙的比例做良性规划,在绿色种植选择过程中,也需要选取更为耐寒的物种或者常绿的北方植物,这样才能够让建筑物更加符合气候特点。而如果建筑物处于雨季充沛的区域,那么就需要提升建筑物防潮性能以及雨水储存或者回收循环利用功能,同时再充分结合当地的民俗习惯、审美观念乃至宗教传统等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同当地气候和环境的融入效果。

2.5 加强对能源的控制与节约

其次,需要加强对能源的控制与节约。绿色建筑概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在混凝土施工期间进行节能控制。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节能结构,可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调整施工能耗结构,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在建设项目中,还需要积极应用现有的节能技术,购买节能建筑设备。

2.6 屋顶节能设计

最后,需要对屋顶进行节能设计。在建筑物的屋顶设计中,在防水层上在做一层保温层设计,这种倒置式的屋顶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保护防水层的结构不被破坏、延长使用寿命,有效提高屋顶的防水性能,还可以有效改善室内温度热环境,减少夏季的空调能耗。施工中,施工人员先在防水层上铺好保温板,再铺上保护层。

2.7 绿色建筑的智能集成体系技术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该增强系统的整体性,加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防止出现单独运行的状况。对于绿色建筑智能集成体系,分项计量、装置控制以及智能家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系统设计与运行中应该把物联网当作重点,在实时采集建筑的气候信息与耗能信息时,比如楼梯、空调和光照等参数,可以借助耗能监管体系。同时应用这一技术分析建筑的耗能状况时,能够实现分类计量,通过诊断样表与信息的提出,加强对建筑耗能控制。此外,灯光控制、环境调控、可视通讯、信息发布、家居安防、设备监控进而远程操控等,是智能网络家居体系的主要功能,通过物联基础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对建筑内部各系统运行状况的合理管控。

2.8 高性能围护结构系统

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体系构建时,主要采用外保温、内保温和自保温三种形式,为了对柱、梁和热桥问题进行处理,可以在设计中采用陶粒砼,采用可调外表皮促进室外空气与建筑表层接触面的增加,并且在冬季与夏季进行关闭,减缓室内外的热交换。与此同时,还应该使用通风降噪器和光伏玻璃,变色玻璃较强的可调节性,实现对光照的合理选择,加强对室内热量的有效控制。在外保温系统中,外墙造型主要包括抹灰、钢丝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水泥泡沫吸声保温板等,可以将它们应用到样板间。

2.9 绿色建筑可持续生态体系技术

可再生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常用材料类型,其成本投资巨大。在绿色建筑发展中,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叠合型板、预制型剪力墙和整体卫厨等,能够体现绿色建筑的工业生产与集成化特点。此外,为了实现建筑绿化面积的扩大,应该加强对室内办公区域、墙面、屋顶和外部水景的绿化,通过结合自然性景观,营造优美舒适的绿色建筑环境,满足人们对文化景观、生态条件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满足人们基本居住与生活需求的同时,降低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防止高能耗问题的出现,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该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通过被动型通风太阳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建筑的智能集成体系技术、高性能围护结构系统等的应用,不断优化和结合各项绿色建筑技术,以此增强建筑的使用性能,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工程优化
绿色低碳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