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借鉴

2020-11-25王晓敬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用途管制土地

王晓敬

(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随之而来的土地问题也成为政府和人民关心的主要问题。如何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联系国外具体案例,制定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目前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

1 土地用途管制在我国的制度现状和存在必要性

1.1 制定实施的现状

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变更管制、土地利用计划等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有着各自的用途和适用范围,相辅相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因此相关的部门也未建立起相应的土地用途管理体系,大多数管理工作都是依靠现存的纲领性的制度或规定,在落实制度时也难免会出现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中央及地方并没有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职权进行划分,地方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这也导致很多违法问题的滋生[1]。

1.2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的重要性

国外某些发达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社会背景与我国比较相似: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现象和制度的诞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导致原有的制度已经无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也正因如此,新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并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土地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也是为了调和与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土地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保护。但我国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也各具特点。尽管如此,各个国家的土地制度都非常的严格,尽可能的避免土地规划节外生枝。我国的土地现状比较复杂,且人多地少,在此过程中将产生出更多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 我国土地用途管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别

2.1 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他们的城市化建设基本上都已经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问题基本稳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新的变化的可能性并不高,其发展目的也从调和土地转变为控制城市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建设刚刚进入到关键阶段,因此在设计相关发展工作时控制城市发展并不是原本的目的;现阶段只能通过制度的调整合理的规避新出现的土地问题以及土地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我国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2]。

2.2 我国配套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

西方国家在进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设计工作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多种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法律制度体系。比如日本早在1919年就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在后来的1952年、1969年、1970年分别推行了三部新的土地用途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土地问题的配套法律制度体系。相比较而言,我国土地问题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不成熟的,在确立法律方面、法律落实与执行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3 国外经验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借鉴意义

3.1 土地用途管制必须先有可遵循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 《宪法》、《土地管理法》中都对土地用途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两种法律也成为保障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相关的管制人员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对违法人员要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处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切勿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面影响。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集思广益,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并逐步健全违反制度的处罚条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体系[3]。

3.2 用地规划全覆盖

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这其中就包括结合国内各省、市、县的不同级别和不同的土地划分,制定对应的具体制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那些还未开发但仍有利用价值、目前利用效率不高但有着很大的利用潜力的土地,对这些土地要合理的规划和开发。

3.3 加强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监督力度

无论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对制度的监督都是必然的。相关部门在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之后可以向大众普及制度内容,要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土地制度的监督者。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或在当前的监管部门当中成立专项的土地制度监管小组,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进行必要的监管,以此提升制度的有效实施[4]。

4 结语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步较晚,面临的环境也更复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制制度和配套制度体系,以此促进整体土地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用途管制土地
我爱这土地
DNA的奇妙用途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用途
放松管制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分土地
不同地区开发商群体的囤地行为机理及其管制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