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0-11-25刘明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四方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题讲座价值观师生

○刘明霞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四方中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现实要求。其教育以年轻一代尤其是以未成年中小学生为基础培养对象,以各级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为主要阵地,强化和提升学校课堂教育,是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重要途径。

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学校育人的整个过程,是学校和各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充分落实我党和国家教育的原则和政策,以及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根本任务和首要工作。站在新时代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起点上,学校必须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和良好文明素质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创新开展现代德育工作。

一、营造浓厚氛围,润物无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首先,广泛动员全校力量,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学校教学楼、教室、校园告示栏等处,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画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思想的主流导向。同时,充分借助学校体育活动、诗歌朗诵会、主题文艺汇演等集体参与且师生关注度高的集体活动,全面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引起师生情感共鸣,陶冶师生情操。

其次,在图书馆中引入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丛书和相关书籍,为每个班级配发主题书籍、期刊和报纸,组织教师、学生认真阅读,开展主题征文和系列演讲,帮助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后,抓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站和班级壁报等宣传主阵地,设立专栏和特刊,及时更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音像资料、文章和知识点,呼吁学生争做爱国守法、勤奋好学、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新时代青年。

二、举办专题讲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升华拓展

专题讲座是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可结合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适时组织开展“爱我中华”“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励志成才”等专题讲座,普及相关知识,推进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邀请政史地教研组的教师、优秀党员教师、退休教师参与专题讲座,从祖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到新中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从国情、省情、社情到如何做一名新时代合格中学生,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学生处、教导处等相关学生工作的部门组织各班级召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我的理想”“我为班级做贡献”等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发言畅谈、增进了解,在共同相互交流中达到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目的。

三、开设道德教育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师生头脑与心灵

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我校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优秀宣传员、国家省市各级道德模范、我们身边的道德榜样以及优秀师生代表进入校园、进入班级、前往讲台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我校自“道德讲堂”活动开展以来的几年时间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习成绩稳步提高,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特别是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能力以及行为习惯、创新思维、学业成绩等方面进步喜人。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闪耀生辉

近年来,我校师生多次到省内福利院、老人院进行志愿文艺演出,帮助打扫园舍卫生;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缅怀烈士英灵,接受革命教育的洗礼,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多次开展“我的中国梦”“我爱祖国”等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活动,师生积极投稿,经校内外专家评选,一些优秀稿件被推荐至国内各级刊物公开发表;举办道德经典阅读比赛等活动,如,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著作,并且通过校园广播分时段播放国学诵读音频,使全校师生沉浸于古圣先贤的教诲之中,学生思想积极进步,学风校风日新,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生道德修养和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处在人生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成为全体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专题讲座价值观师生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社会学著名期刊主编在西安交大开办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专题讲座 介绍近期我国网络安全态势及《网络安全法》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麻辣师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