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处练笔正当时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2020-11-25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刘雅聪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2期
关键词:童趣胡萝卜自然段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 刘雅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指明语文课程的着力点在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练笔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三年级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相对薄弱,教学过程中“动嘴多、动笔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三年级起步作文,如果能找对训练点,降低起笔难度,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笔者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

一、紧扣文本,抓仿写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概,自然纯熟。”学生天生模仿能力强,仿写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链接桥梁,是小练笔的重要手段。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材中首次出现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对出现的精彩的语段,要求学生进行熟读背诵,在反复的熟读和背诵中,抓住“练点”进行模仿。

1.文本为基,仿句式练笔

文本的基础构建、载体、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句子,对用词准确、生动的描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特殊形式的句子进行仿写,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揣摩、仿造来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句子中的词语搭配和句式的特点,使学生建立对句子的概念,并有效提高造句的能力。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侧重仿写,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灵活使用修辞手法。例如:《花的学校》课后习题中,“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提取共同点:__________一+动词,他们+拟人修辞手法。学生模仿着写道:“清风一吹,他们便仰起头微笑。”“清风一吹,他们便揉揉睡意蒙眬的眼睛。”“蝴蝶一来,他们便翩翩起舞。”通过模仿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加有新鲜感,富有画面感。

2.勾连文本,仿构段练笔

课文中一些片段,有的是分述总结段,有的是空间叙述清晰,有的是细节描述形象,像这样的写法有特点的片段,可以进行仿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在仿写时要讲清楚这样的片段在写法上的一些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以借鉴。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课后习题中选择一幅图来写几句话,就可以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总分写法写段落。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哪些鱼?”其次引导学生关注“成群结队、圆溜溜、布满色彩”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能从数量、颜色、形状等角度描写事物。最后围绕一句话总写概括,聚焦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注意提醒学生抓住特点,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让句子更加生动。学生一个个奋笔疾书,一个学生写下了这样精彩的语段。

生:鱼成群结队地在海里穿来穿去,美丽极了!有的黄蓝相间,大大的眼睛上面有一撮毛,就像两条弯弯的眉毛一样,有的全身像穿着布满条纹的花袄,尾巴犹如五彩缤纷的小花裙,有的似乎长着翅膀,在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就像人们说的,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学生能够对照课文要求“围绕着一个意思介绍”进行仿写,他们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笔下的西沙群岛变得如此生动有趣!这样的练笔通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归纳、总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就能在仿中求“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聚焦空白,抓扩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想象。留白常常是作者写作的一种形式。语文课文中有些地方或戛然而止,或写得含蓄,或简练,或采用意味深长的省略号,给学生思维留下了想象空间。小学生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起步作文的练习,对课文中的留白处进行扩写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画面用笔记录下来,再对句子进行描述,并学习刻画具体的细节。

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简单的地方写具体,把含蓄的地方写丰富。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我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想一想,胡萝卜先生路上还会遇见谁?还会帮助谁解决问题?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此时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补充,使练笔有温度、有深度,展开想象的翅膀。

生1: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走进了茂密的森林。小蜈蚣丢了鞋带,哇哇大哭,正好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在它眼前,它剪了几段当作鞋带系在鞋上。之后小蜈蚣开开心心地上学了。

生2: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路过小白兔的家时,小白兔正在找绳子捆刚摘来的大白菜,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中飘着。小白兔自言自语地说:“这绳子够不够结实,能捆白菜吗?”说完就扯了几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捆白菜。

学生能够围绕“胡萝卜先生遇见__________(谁),解决了__________难题”这样的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对这样的小练笔兴趣浓厚又易于动笔,有话可写。很多学生写下了自己的丰富想象,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填补了课文的“空白”,能够联系课文和实际生活,延伸课文内容达到练笔的效果,也真正让学生练就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链接生活,展童趣

1.任务驱动,储备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小练笔设置突出了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不要“闭门造车”。虽然小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常常对生活中的素材“视而不见”,如果能通过小练笔有意识地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就能发现生活中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1)要及时观察生活,不要拖拉。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文本和生活间架起桥梁。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习中提到: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写几句话下来。课堂中我给学生发了一张《我的日常发现》观察表,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放学路上的变化,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不同时间发现的变化记录下来。这样提前设置任务,收集练笔的生活素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观察成果,还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为练笔打下扎实基础。

(2)要聚焦生活细节,不要泛化。

学生常常已经收集了很多素材,虽然已经没有“无米之炊”的烦恼,但是对素材却要“大浪淘沙”,如果让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全部写下来,练笔就变得很泛化,没有一个中心点,文章就变得缺少生机。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四自然段抓住对地面的情境描写,作者聚焦在大里面的小,我们会发现写作的格式是“地面—地面上有水洼—水洼映着天空”,如果我们有火眼金睛,好像还可以无限写下去,但不需要这么多,三次就够了。很快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写道:

放学路上,地面很干净,突然我发现前面一摊水,原来是融化了的冰激凌。我走近一看,融化的冰激凌边还围着一群小蚂蚁,它们肯定是被这甜美的味道吸引住了,都大口大口地喝着冰激凌汁。

学生抓住“地面很干净—地面上有融化的冰激凌—冰激凌边有蚂蚁”这一主线聚焦在一个点上,放大自己的观察,把细节写清楚。

2.搭建“话吧”,激活童趣

小练笔的内容源自生活,需要学生融入生活,发现生活,但一双眼睛的发现不如一群眼睛的观察。因此,在我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每节课前3 分钟设置了“话吧”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从而拓宽孩子的练笔思路。

(1)要有“合”之趣,不要支离破碎。

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引导学生了解从句向段的中段目标,发现文本2~4 自然段是采用总分形式。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眼中秋天的雨。学生可以用便签纸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一起张贴在黑板上,大家各抒己见,吸收集体智慧。如有的学生写道:“秋天的雨是一个丰收的篮子,它带着香甜的气味,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丰盛的果实装满了。”“秋天的雨是一支五彩缤纷的神笔,你看,它把白色给了蒲公英,花瓣就像降落伞,飞啊飞啊,到处旅行”……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构段的规律,汲取集体的力量发现生活中练笔的乐趣,能够活学活用。

(2)要有童眼童真,不要平铺直叙。

三分钟的“话吧”时间不是空谈,不是东拼西凑,而要具有丰富性和童趣性。《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要善于发现语言的趣味性。课文第二自然段中“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文中多处以有趣童真的语言写出了大自然的声音。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声音,比如,厨房的声音,布置学生回家在厨房观察会产生哪些声音,记录下来,想象这些声音像什么?“话吧”时间,学生很积极地想表达自己发现的声音。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哗啦啦,水龙头最先奏起乐曲,把蔬菜水果洗得干干净净。有的写:锅是厨房的音乐大师,每当牛排放到平底锅上,就会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但如果是煎荷包蛋,声音可就不一样了,而是“吱吱吱”的声音。多细心的观察啊!学生在语言中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练笔的内容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学语文三年级学生的小练笔练习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应该领会编排的意图,关注螺旋式上升的练笔要求,精心展开教学的同时注重对模仿句子、段落、补白等的练习,重视学生的素材储备,让练笔多元化,充满童真童趣,从而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和写作间架起桥梁,使得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

猜你喜欢

童趣胡萝卜自然段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推理:谁最粗,谁最细
透视:脆甜胡萝卜
秋天
美丽的秋天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