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本,让古诗教学焕发活力

2020-11-25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街道中心小学王香娣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2期
关键词:领悟古诗意境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街道中心小学 王香娣

古诗教学应从机械的字词肢解分析中走出来,去充分挖掘古诗的审美因素,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联想,通过各种富有情感的审美诱发学生对美的感应,将古诗的美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体验古诗阅读的乐趣。在情感共鸣中,使古诗的美溢满课堂,焕发古诗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

一、收集材料,激发兴趣

古诗或言志或抒情,均与当时的社会现实、风俗习惯以及诗人的处境、心情息息相关。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当时的社会、民俗以及诗人的个人遭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社会现状,才可以对古诗描绘的意境、抒发的情感有了整体的把握,正确把握古诗抒发的情感、体会诗人独特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去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只有通过资料的查阅,充分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处境,明了他创作时的心情,才能领悟诗人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激发阅读兴趣,进而为古诗的美感体验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古诗教学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

二、以读为本,读活全诗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这正是强调了读的作用。“读”是人感性认识的重要一步,相对于“看”而言,“读”更能调动人各种感官的协调配合,能更全面更透彻地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读要有效果,必须身心投入,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活全诗。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挖掘诗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1.读中品味韵律美

古诗短小精悍,对仗工整,以“一、三、四”句押韵为主要特色。读时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同时,古诗注重情感的表达,其抒发感情的不同为古诗定下了不同的情感基调。情感基调或高亢激昂,或低沉舒缓,或活泼欢快,或哀怨凄凉,只有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才能使朗读轻重缓急,富有变化,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使诗意跃然于纸上。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感情基调是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读时应语速稍快、声音响亮,把李白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染在场每个人,充分领悟诗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美。

2.读中品味文字美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向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学生熟悉的“推敲”典故、“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使用,都能使古诗平中见奇,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品读体会用字上的胜人之处,定能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果。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在整体感知瀑布的壮观后,可抓住“挂”字让学生辨析,体会其内涵。学生通过读古诗、想意思,明白“挂”可以换成“放、吊、竖……”在比较阅读中进而体会到“挂”能更生动逼真地写出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

三、融入意境,感受诗情

古诗或借物言理,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含哲理,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其特有的意境,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入境,人文合一,心入意境,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作为主观感受的“意”蕴含在客观景象的“境”中。要会其意,进入其“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境,文我合一。“入境”即“沉浸醴郁、含英咀华”。那么如何使学生由景入境,感悟诗情呢?

1.画一画

古诗历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教学中,试着让学生用图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直观的色彩线条表现出来,领悟诗人抒发的情感,使古诗的意境更加具体可感。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充当诗人,由学生根据诗意自由发挥,换位体验,见作者所见,想作者所想,并把所见所闻都一一流淌于学生笔下,让学生在由画到评的过程体验中,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深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2.想象

古诗教学是一门艺术,古诗由于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学生不断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领悟古诗蕴含的美,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要把诗中各个意象:乌鸦、寒霜、江枫、渔火等联系起来,从而去想象当时的情境,把一首诗想象成一幅画,把抽象的诗句转化成一幅形象可感的图画。学生就仿佛充当诗人写作的眼睛,身临其境,见诗人所见,感诗人所感。

3.情境再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借助投影、录像、幻灯、多媒体等辅助设备,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如“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诗情。如: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使情感体验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此时,集图、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便可满足学生的这种审美需求。教师及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孤帆远去”“长江奔流”“诗人驻足眺望”等一幅幅画面,再对照诗句读读悟悟,使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了形象直观的印象,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诗人在朋友远离后的留恋、惆怅之情。

总之,诗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自觉地走进古诗,亲近古诗,体验古诗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感受、欣赏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领悟古诗意境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拟古诗”之我见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