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4.7%到84%中间经历了什么

2020-11-25陈乐平唐文国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手抄报同伴小明

陈乐平 唐文国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江苏南京 210042)

引 言

一次合作中的偶然事件,笔者发现了班级中一名儿童的不良同伴关系,并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改善其同伴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一、缘起:4.7%的惊讶

一次音乐考试需要小组合作,但班上的小明却落单了。当笔者征询全班学生的意见时,出乎意料,42 位学生中仅有2 位学生愿意接纳她,占全班人数的4.7%!问及理由,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她的缺点:“爱哭”“喜欢打人”“值日偷懒”……笔者隐隐感觉到这位学生的同伴关系出现了问题,于是对班级中的同伴关系进行研究。

二、探究: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班级同伴关系现状。调查发现:班级中存在不良同伴关系的学生并不只有小明,其他学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交往局限。5 位学生同伴数量少,交往范围仅局限在自己座位附近的同学。

第二,价值偏离。有的学生因为没有玩大家都在玩的游戏,而被其他同学排斥,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被同伴嘲笑。

第三,策略缺失。班级中发生过两位学生因为一言不合,其中一位学生用剪刀划伤另一位学生的事情。

导致这些不良同伴关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以小明为例,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格使然。人的性格特征影响着和他人相处的方式,进而对同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欢迎的儿童普遍有着这样一些个性行为特征:友善、服从规则、乐于助人、有幽默感,而低接纳的儿童则有着这样一些个性行为特征:攻击、破坏规则、欺骗、太敏感。在平时的点滴相处中,通过谈话和观察,笔者了解到小明脾气暴躁、敏感、爱哭,经常和同伴发生冲突,发生矛盾时喜欢动手打人。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和行为,必然影响她在群体中的同伴接纳程度。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班级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很多。例如,小明的父亲长期在外,平时主要是母亲管教孩子。由于父母过分宠爱,她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他人的感受。

第三,认知局限。认知局限主要包括交往内容的局限、交往策略的缺失。例如,小明和同伴交往时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积极有效的交往,不知道该和他们说些什么,同时,小明也缺乏有效的交往策略,出现矛盾后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解决,遇事爱哭。这些表现势必会影响她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第四,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交往观念、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同伴关系会产生影响[1]。例如,小明的母亲在其做错事时总是打骂解决,对小明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没有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小明和同伴相处时不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影响她在群体中的接纳程度。

三、实践:改变不良同伴关系的策略

(一)故事阅读,情感熏陶

平时,笔者通过阅读对小明在性格和情感上进行熏陶,经常给她推荐一些书籍。课余时间,也会带着她一起阅读,如《流浪的纸衣人》《嘲笑别人的小公主》等,教育她学会尊重他人。在故事熏陶中,小明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

(二)情境体验,理解他人

为了改变小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笔者在班级中举行了一次讲故事比赛,事先找好几个“小演员”,中途打岔、插嘴。小明开始讲故事了,一会儿有学生说要上厕所,一会儿有学生说她讲得不对,还有的学生和同桌讲话,直接交流评论她讲故事的水平。小明实在忍不住了,流着眼泪说:“老师,我不讲了,没人听我说,没人尊重我。”课后,笔者找到她谈心,告诉了她真相,并希望以后她做事时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

此后,她明显有了改变,课间和同伴相处时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一次,几个班干部主动要求布置教室,小明看见了,也想参与进去,就主动和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你们需要帮助吗?我刚好没事,也想帮忙布置教室,可以吗?”很快,同伴们接纳了她。小明没有直接打断小伙伴正在进行的事情,说自己要干什么,而是学会换位思考,摆正自己的位置,注意和同学相处的方式,知道怎样的行为更容易被大家接纳,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三)共找优点,转变意识

由于长期交往,大家对小明不好的印象已经先入为主,不可能很快接纳她。如何引导班级学生转变对她原有的偏见和认识,平等、坦诚地对待她,是笔者重点要做的事情。于是,笔者上了一节找小明优点的班会课。课上,陆续有同学站起来说出小明的优点:

“字写得好,画画也好。”

“很大方,经常带东西给我们吃。”

“爱阅读,读书声音好听。”

……

没想到,学生还真能找出小明的不少优点。笔者乘机出示之前收集到的小明的相关作品,讲道:同学们不知道吧,咱们学校为“盲童送故事”活动,小明在家里录制了自己读故事的声音带给盲童,多有爱心啊。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当然也有缺点,同学们在和伙伴相处时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以偏概全。学生若有所思。

(四)家校沟通,树立标准

笔者积极和小明家长沟通,在小明同伴交往问题上达成共识,要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学会有效地与伙伴沟通,说服别人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同时,注意纠正小明已经形成的敏感、退缩等不良行为。例如,在和同伴发生矛盾时,不应哭闹、和同学打架,而应做到向同学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他人的意见,或者向教师求助。经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合作,小明进步很大。

(五)创造机会,营造氛围

对于班级的一些活动,笔者会营造比较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意识地为小明的同伴交往创造机会。例如,一次假日小队的分组中,笔者特意安排几个交往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和小明一组,让他们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为主题,小组合作,共同商定活动项目,假期约定好时间,共同参与活动,做好记录,并上交一份手抄报。他们小组选择去梅园游览,设计了小组的手抄报主题:“梅园风范”,还有自己小队的名称和口号。手抄报图文并茂,其中文字就是小明写的。看到这样的成果,笔者真为她高兴。同时,笔者还将手抄报拍照发给小明的家长,让家长打印成照片,收藏留作纪念。

四、反思:84%的转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言行举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交往能力也逐渐提升。大家对小明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课间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小明交流、玩耍了。学期末班级评优,小明的票数居然是35 票,她在班级的接纳程度从4.7%飞跃到8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明的转变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当然,笔者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反思:首先,学生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事件各不相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同伴交往中遇到的不同事件进行具体指导。其次,在笔者对同伴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不够,是否可以在班会课上开设家长讲堂,请不太受欢迎的学生家长开设讲座,改善其同伴关系呢?

结 语

学生的发展总是在反复中前进。教师要依靠家庭、学校、伙伴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这样定会让班级中的不良同伴关系得以改善。

猜你喜欢

手抄报同伴小明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我的手抄报
寻找失散的同伴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做不到
落地
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