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雅:从文化建设到文化滋养

2020-11-25尹寿虎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文化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的学生,是我们始终的追求。学校用独具传统风韵的校园建筑文化浸润童心,道路、楹联、牌坊、楼名中寓“尚雅”理念;温婉如画的景观,如廊、亭、园、所,墙面展示传统人文和曲艺文化,展现六朝风雅,孕育着独有的“尚雅”文化。学校搭建了校本德育框架,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四大类30多个综合实践课程,形成具有铁小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

一、坚守:寻找“尚雅”生根的地方

我们深深地知道:一所学校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很难,需要时间去孕育,需要一代代人去坚守、滋养,才能让形成的文化得以传承,让文化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

近年来,南京市铁心桥小学紧紧围绕“尚雅”文化的内涵掘进与实践,深化开展学校建设管理工作。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学校初步构建了一套基于学校“尚雅”文化建设的,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的“修身课程”体系。

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培养“情趣高雅、意气安雅、言行文雅、学知博雅”的儒雅学子这一育人目标,用传统文化来浸润学生的学识品行。开展“雅境一百处、雅行一百分、雅趣百分百”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让环境“活”起来,好品德慢慢“养”出来,学识、个性发展起来,使学生修养身心,涵养德性。

二、滋养:让文化在课程中塑造学生

(一)雅境一百处

在已具鲜明特色的校园环境中,我们着力让环境与学生对话,实现学生“自己建设、自我教育”,让环境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创新性的课程学习。

学校只有让这些环境活起来,让它们真正融入学生生活,才能起到浸润童心的教育作用。我们的“雅境一百处”,就是希望能做好一百个细节,做到“小、精、巧”,在转角、道路、教室等处点缀怡人景致,布置创意小作品,建成互动设施,让它们成为教师、学生、家长课余时间驻足欣赏和学习的园地,着力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寓意。

例如,灯笼秀,通过家委会、主题班会以及“金点子”征集等形式,“灯笼秀”项目的想法逐渐清晰:灯笼包含着的文化符号,与我校“徽派苏式”的建筑风格相契合;“花灯”课程的长期实践,为灯笼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很快,花灯课上,学生拿出自己的设计,“废物利用”“我爱诗词”“我爱国画”等六个主题花灯在评比中脱颖而出。再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制作、学校安装。“灯笼秀”的不同主题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体现了环境教育的润物无声。

曦园橘照(果园)、亭云小憩(四大书院阅读区)、曲廊采蜜(铁艺长廊)、手谈苑(棋盘)……校园里各个环境小景吸引着学生,它们构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卷。

(二)雅行一百分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耐心,是一个“养”的过程。我们在《铁小尚雅学子养成方案》的基础上,用实践活动(修德)课程来达成目标。实践活动是学生雅行形成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雅行的示范者、引领者。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循循善诱,学生举止规范,落落大方;课外活动中,教师以身作则,学生言行有礼。一句句正面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身边人的雅行可贵;一个个“文雅章”,积极引导学生做到举手投足的规范、文雅。

我们的“六个好”活动课程,就是从目标、方案的制订到实践活动的开展,再到对活动中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激励,重在“养成”,关注“过程”。学生从最基本的日常言行礼仪做起,做到“上好课、出好操、走好路、吃好饭、行好礼、扫好地”,在规范中见雅意。每个年级都设定了学生雅行的达成目标,制订了学生雅行百分评价表;学校、班级依据目标方案组织各类“六个好”活动。每次活动中,教师都会根据学生表现颁发“尚雅”星章,在学生的争章手册上记录一次次活动的成果。校园展板、校内外演出、校报、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都成为评价和激励学生的舞台。

在“我的正能量”德育校本课中,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种优秀品格教育为课程主要内容,分年段开展活动性课程。学生在一次次主题式教育活动中,激励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学校的道德素养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三)雅趣百分百

实践是特色课程最美丽的语言。为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雅的情趣,享受雅的乐趣,拥有雅的基本艺能和审美价值取向,塑造铁小“学知博雅,情趣高雅”的儒雅学子和教师。在雅致的校园里,学生一个个“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丝竹艺韵(修艺)课程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学习,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一种体育健身方法,让他们在体育艺术的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我们以社团为主阵地,开发了四大类修艺课程,学生全员参与:小音乐家课程,使学生在吹拉弹拨中感受音节的律动,陶冶性情;小书画家课程,使学生在点画谋局中欣赏纸面上的舞蹈,温润自信;小能手课程,使学生在剪贴扎捏中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做到心灵手巧;小运动健将课程,使学生在踢挥跳跃中提升身体素质,动静皆宜。

为此,我们还邀请多位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器乐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领略民族文化精粹。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零点体育”(修体)课程,以大课间和课堂教学为阵地,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使学生在奔跑拉伸中学会运动技能、学会健身之道,提升自我。

学校将修体校本课程纳入课程管理。每天的大课间和每节体育课前部分,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带领学生进行五项身体素质专项训练。通过五类身体素质趣味练习,使学生掌握一般技能和安全有效的锻炼方法,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我校重点开展田径运动,让田径运动普及化、专业化,选定一些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田径运动项目,从低年级开始就在体育课、大课间开展阶段性的普及训练。同时,组建班级、校级田径运动队,将田径运动队训练常态化,将每周训练纳入课程计划;田径运动指导教师专业化,专业运动员、体校教练定期来校指导,由田径专业毕业生担任专职教师。

田径、足球、武术、体操……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更让学生树立了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意识。如今,铁小的体育运动成绩斐然,体育运动也成为铁小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过一系列特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益匪浅。正如学生在《繁星》文集中所写:“经过舞蹈班的学习,我更想当设计师了,要为舞蹈演员设计美丽的服装、精致的鞋子……”“曾经陌生的画纸、画笔在我的手中流畅自如,我相信,广阔的天空任我翱翔。”

是的!我校“尚雅”文化的建设,就是要为学生插上一双双隐形的翅膀。

面对充满独立个性的学生,我们坚信:“尚雅”文化能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我们坚守:“立足课程,回归儿童”,坚守文化育人的本质;我们追求:用文化滋养学生,以“尚雅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