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农村开展小规模语文教学

2020-11-25王晓丽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蟋蟀师生笔者

王晓丽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夹河镇完全小学,甘肃民勤 733399)

引 言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学生语文基础的奠定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小规模学校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有效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理应从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和年龄特征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农村小规模教学中,为了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当然,教师要想发挥情境的最大优势,不能忽视情境创设方式的选择。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问题情境、趣味情境、矛盾情境等。不同的情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基本学情来选择,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小规模学校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笔者根据其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一曲舒缓的音乐,接着展示诸多与秋天的雨相关的图片,从而使学生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对秋天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问学生:“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说一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眼前的?”使学生在情境之中感知到“清凉、温柔的雨”。随着学生对秋雨兴趣的增强,教师顺其自然地带学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并要求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一想文章介绍了秋雨的哪些方面。通过思考,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该课的重点,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

二、动手操作,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较少,这就为教师的针对性引导和指导提供了方便。动手操作作为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往往能够起到提高思维灵活性的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存在诸多体验式的内容,可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当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观察学生动手操作情况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认同,并借助针对性的点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学生主体性的体验和感知,来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引入该课内容时,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杨桃放到讲桌上,要求大家拿出纸笔尝试画一画。显然,这一动手操作方法的应用,是对课本内容的再现,更加贴近将要学习的内容,也有助于借助绘画让学生更为形象地获得一些道理。通过观察,一些靠近角落的学生自发地移动到中间的位置,也有些学生则坚持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绘画。一段时间过后,笔者将大家的作品收了上来,并进行角度上的分类。之后,对一些移动的学生提出疑问,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是中间,觉得画出来的不像杨桃。针对这些回答,笔者并没有及时给予回复,而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对自己动手操作的行为进行反思,最终得出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1]。

三、师生互动,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更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满足学生想要与教师进行近距离沟通与交流的需求。同时,农村小规模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外,还应依靠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创新师生互动方法,从而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当然,师生互动并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要让学生在互动中自由发挥,给予学生以适当的点拨,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借助师生互动提高农村小规模语文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交际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由于该课是关于蟋蟀住宅的观察笔记,而农村小学生大多知道或接触过这一昆虫,所以课堂教学一开始,笔者便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与学生一起就蟋蟀这一昆虫的特性展开互动。在互动中,学生不仅大胆地表达出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如蟋蟀的特点、养蟋蟀的经历,还与教师交流一些问题。在互动的最后阶段,笔者将话题引到蟋蟀的住宅方面,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进行转移。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一找蟋蟀的住宅都包括哪些内容。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从句子中确定了“选址”“样子”“工具”“过程”几个词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交际水平。

四、自主探究,发展认知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进程是认知结构不断重建、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对农村小规模语文教学来讲,要想使农村学生的学习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主动接受知识,才能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为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在自主探究中促进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发展,这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农村学生接触到的鸟和树相对较多,笔者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上。上课时,首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鸟的天堂”的意思,在学生默默无言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两个问题串,即(1)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随着这两个问题串的提出,学生纷纷展开了阅读。观察中,一些学生认真地用笔进行标注,一些学生则直接写在本子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能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规模学校语文教学活动是在小规模学校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上开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小规模学校特点的研究,选择适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在发挥小规模学校教学优势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蟋蟀师生笔者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蟋蟀的决心
老师,别走……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