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0-11-25孙传兰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物教材内容法治

孙传兰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引 言

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渐成熟,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意识。在这一阶段实施法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法律观念,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当地渗透法治教育,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法治教育

既然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我们能够使用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从教材内容着手,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与法治教育相关的元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向小学生渗透法治教育。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依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教学时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划分和挖掘,以教材为基础优化教学,渗透法治教育。

以“我们不乱扔”这节课为例,教材中有这样一个课时,叫“这样可不行”,里面主要包含一些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现象。笔者从这节课的内容着手,向大家宣传法治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必须做到爱护环境、保护公物。众所周知,公物是大家共有的,破坏公物或者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是损害共同利益的行为,这不符合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要求。因此,教师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明白保护公物以及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成为讲文明、爱环境、维护共同利益的人。

二、丰富教学方式,渗透法治教育

一谈到法治教育,人们首先会想到法律法规等,因此,学生也会认为这些内容非常枯燥。毕竟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认为自己接触不到这些内容,所以如果教师在渗透法治教育时不注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为了确保教育效果,我们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要尽可能地采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主动地接受教育[1]。

例如,学习“大家排好队”这节课时,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要好好排队的道理,笔者利用新闻播报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课上,笔者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的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在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随后笔者又播放了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看完这两条新闻视频,学生都觉得触目惊心。这时教师可提问:图片上的这些爸爸妈妈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他们的孩子哪里去了?踩踏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大家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震惊原来不遵守规则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由此,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准则,了解自觉维护秩序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样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够给小学生最直观的学习体验,也能让学生时刻警醒,注意排队。

三、结合日常生活,渗透法治教育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法治的气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渗透法治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小事着手进行教育。具体来说,在生活中、学校里、马路上……到处都有自己的规则。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向学生渗透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人。这种结合日常生活渗透法治教育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切入点能够渗透法治教育。首先,从上课这件事来说,教师可以督促学生遵守学校规则,养成不迟到、不早退的好习惯;组织学生相互监督,做讲文明、懂法治的好学生。其次,在生活中,教师可以配合家长,向学生介绍常用或者常见的法律知识、条文、守则等。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法律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取的道理等。例如,学习完“我们的节假日”这一单元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我们都有哪些法定节假日,这些节假日一般会如何庆祝等信息。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类假日的相关知识。

四、组织相关活动,渗透法治教育

小学生总是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他们天真活泼,正是爱玩的年纪。任何教育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所以,为了让法治教育变得更加有效,也为了加强学生对法治的印象,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内容组织一些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意识[2]。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如课内活动、课外活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有了这些活动,学生学习法治知识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笔者常用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来渗透法治教育。例如,举办以不良行为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先列出一些行为,如纠集他人滋事,扰乱治安;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屡教不改,等等。笔者向学生提问,在这些行为当中,哪些是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随后,引导学生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如何预防不良行为的产生、面对他人的不良行为时的做法。在这次班会活动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案例分析、合作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方式,成功地完成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有了不少的收获,对法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结 语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师传播知识的重要场地。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就要学会自我约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渗透法治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法治教育的光环下,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讲文明、懂法治的人。

猜你喜欢

公物教材内容法治
行政法视野下农村公物的利用与管理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公物私物都要爱护
爱公物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积极探索公物仓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