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苏学峰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比较法题型应用题

苏学峰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小学,甘肃平凉 744699)

引 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开拓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基础的初级阶段,这就需要较为形象、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方法。比较法就是数学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运用比较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突破数学的难题,学会发散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法,也有利于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快速接收新的知识,避免其混淆,进一步扎实学生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比较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法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严格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第二,要比较同类知识,切不可随意比较两种或多种无任何共性的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应用比较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掌握比较法[1]。

比较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适用于各个知识点,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深受教师的欢迎,学生也容易接受。因而,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以及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思考并联系比较。在思考过程中联系比较所学内容与已学内容有何异同,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在读的过程中分析与比较。当学生遇到混淆的题目时可以读一读关键的句子,主动分析其不同的含义,进行互相比较,看谁与谁比,谁是标准,确定后列出式子解答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能深入理解题目意思,从而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谨慎选择解题方法与步骤。第三,改编后进行区别比较。解决计算应用题时应先解答再改编,之后再试着解答,并对比原题以及改编题目的区别与联系。如此,学生在解决一题多变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各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二、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

实际上,概念是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学生判断与推理的依据。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描述大多是十分抽象的,且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这也给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各个概念之间并非独立,而是具有一定的联系,若教师能在教学中科学应用比较法,也能让学生准确、轻松地掌握牢固的概念。因此,教师在引入新的概念之前,要明确这些概念建立在哪些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准确掌握新的概念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巩固概念时,教师要让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以此达到正确理解概念本质的目标,让学生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源自生活实际,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相当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科学应用比较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让学生模拟商场购物,有的学生选择集中付款,有的学生选择分别付款,在比较中,学生能加深对两种付款方式的理解,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2]。

(三)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法,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能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每个复合的应用题均由简单的问题复合而成,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比较简单以及复合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将简单问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对比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比较法近年来深得广大教育者的喜爱。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概念中的比较、图形解题方法中的比较、应用题型中的比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概念中的比较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

小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事物都很好奇的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比较活跃。但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年龄太小,不能准确、完全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时教师应当引入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例子来体现比较法的真正含义[3]。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和不可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类数,如分数、整数、可循环小数、不可循环小数等,然后让学生来观察这几个数之间有哪些区别。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可循环小数和不可循环小数的内容。这样的例子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

学习了比较法之后,一定要对此概念进行巩固,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比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如果想要长久、牢固地记住概念并应用于生活,一定要进行巩固,以免学习的概念太多而被混淆。将概念理解、牢记以后,才能真正为己所用。

3.应用概念时的比较

数学中,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将它应用在题型上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运用比较法进行解题是深化学习的过程。在解题时能够灵活、准确地应用该方法,才算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掌握概念。

(二)图形解题方法中的比较

图形学习需要运用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力,小学生要学习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但立体图形的计算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运用比较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计算思路。

学习过圆形、长方形的概念以及面积、周长的算法后,学生就要学习立体的圆柱了。如果教师直接进行概念上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容易地理解、接受,所以需要通过比较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课上准备一些道具,分别是一个长方形纸片、两个圆形纸片以及一个圆柱体。首先,教师不要开场就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形,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其次,让学生自由发问或者动手将这几个图形拼成一个立体图形,这时可以允许学生对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教师进行解答。最后,在学生的主动提问下引出这堂课学习的重点。这个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又通过比较法让他们解答了一道难题,逐渐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将比较法深入学生的思维中。

(三)应用题型中的比较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分值,可以说“得应用题者得天下”,因此,一定要学会掌握每一道应用题的题型,保证题虽新但核心不变。这里说的“比”,并不是两个题型之间的比较,而是一道题中的“比”,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以下面的两道题为例。

(1)一(2)班要去春游,在大巴车上,教师在清点人数后,得出女生有12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多3人,那么,该班共有多少人?

(2)一(2)班要去春游,在大巴车上,教师在清点人数后,得出女生有12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多3人,那么,该班男生有多少人?

这两道题是较为经典的比较法分析题型,第二题一步运算出来即可,第一题并没有直接给出男生人数,需要算出男生人数后再计算班级总人数。学生可以通过对两道题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掌握解这类题的方法。

此外,无论小学时期还是初中、高中、大学时期,每个人几乎都会产生对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式,导致遇见不同但相近的题型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解答出来,所以需要训练学生在面对多变题型时的比较思维。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关,本文以它为例进行说明。

(1)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那么,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2)鸡、兔共居一个笼,已知鸡头共有20个,鸡和兔子的脚共有84只,那么,兔子有多少只?

上述两道题看似相同,但解题思路却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细致地讲解两道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消除他们做题的思维定式,从而总结出题型的变化规律。这种主动运用数学比较法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做过题型的印象,又能在下一次转变题型后轻而易举地解答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比较法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学生对题型、概念的理解。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或者题型,让学生学会比较法的精髓,辨别出其不同与相同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做题效率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也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培养比较性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配合,营造出一个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

猜你喜欢

比较法题型应用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