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阅读之灯 开启智慧之门—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1-25李生瑞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旨教学内容课文

李生瑞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教育辅导站,甘肃武威 733013)

引 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其中,阅读是丰富知识和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理解。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较低,常常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强[1]。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促使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揣摩课文内涵。这样学生便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受到熏陶和启发,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点亮阅读之灯,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一)巧妙设置教学疑问,引导学生答疑解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各类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关于课本内容的,有些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大意的。因此,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统筹整理语文教材的相关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教学内容的共同点,并就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统筹分析。针对学生不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设计提问环节,让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氛围中进行探究,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2]。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课文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小兴安岭哪些季节的景物?(春、夏、秋、冬)这样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涉及的阅读材料有限,难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统筹分析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思维特征,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进行提取、凝练,再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以便将其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收集一系列关于傣族与泼水节的故事、传说,以及西双版纳的图片,让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傣族泼水节的了解,谈谈对傣族泼水节的认知[3]。当学生谈论之后,再紧密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泼水节让人很难忘呢?”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统筹整合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回答相关阅读问题,如此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自身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和分析水平较低,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讲解方式教学,则难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主题,创设趣味性、交互性、娱乐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4]。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把“五壮士纵身跳下山崖”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可使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由衷地敬佩文中的英雄,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是教学难点内容,而情境教学在不知不觉中顺利突破了这一难点内容,同时激发出学生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使其阅读的积极性更高。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其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人数,并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小组阅读任务,让各小组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阅读任务为指引,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语文阅读技巧。首先是略读。略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准确掌握文本大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严格遵循首末句的原则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在略读的过程中,可将阅读内容的关键词勾画出来,并将存在疑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解决。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可选择暂时跳过,使阅读过程较为连贯,待阅读完整篇文本内容之后再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其次是精读。所谓精读是以略读为基础,深入品味课文中的语句和词语,就略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内容。采取精读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活跃的思维。最后是写读。写读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消化知识点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将文本中的精彩部分摘抄下来,把自己的读后感写出来,积极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采取略读的方式,自主查阅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篇课文合理分为四个自然段进行朗读,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旨大意。学生阅读之后总结道:第一自然段内容的主旨大意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自然段内容的主旨大意是漓江水的特点;第三自然段内容的主旨大意是桂林山的特点;第四段内容的主旨大意则是桂林山水相依,整个画面非常美丽。学生略读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其中,第二自然段的主旨大意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大部分学生从文章中找到“水的特点就是静、清、绿”。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文章是怎样将这些特点展现出来的呢?”让学生分别从感觉、视觉和想象几个方面将漓江水的特点形象化和具体化,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深入感受漓江水的美,真正体会作者对漓江水的热爱之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结 语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点亮阅读之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主旨教学内容课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主旨演讲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