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以《传统工业区》教学为例

2020-11-25谢惠清

名师在线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业区案例工业

谢惠清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福建晋江 362200)

引 言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提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亲自实践体验才能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下面以“传统工业区”教学为例,说明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置悬念,创设良好的体验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地理故事、视频、生活体验,或者根据学生预习的程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把握学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进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例如,在教学高一地理“传统工业区”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鲁尔区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三部曲——“兴”“衰”“ 变”。一提起德国的鲁尔区,人们就会想到在煤矿和钢铁厂里辛苦工作的人。经过优化环境,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如今鲁尔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接下来,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鲁尔区的视频,曾经德意志工业心脏——鲁尔工业区,如今“硬核”不再,2018年12月21日,当地最后一座黑煤煤矿宣告关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探究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好奇心受到激发。此外,教师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关注家乡工业的改造,如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进行社会调查。泉州“源和堂”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厂房的代表,是泉州重要的工业遗产。如今,“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是一个以保护工业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业态、展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的示范园区。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资源型城市会经历“兴”“衰”“变”这三个阶段。因此,创设经历式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整体参与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像和图表材料及德国鲁尔工业区案例,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传统工业区的核心概念解读—形成过程—发展特点—面临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德国鲁尔工业区案例,以繁荣—衰落—整治为主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尝试、感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与案例故事建构、同质异构引导学生探究美国工业区。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传统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与德国鲁尔区相同的区位条件是什么?不同之处有哪些?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 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陷入萧条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3)你能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吗?

运用这个案例目的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会知识迁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种体验式的交流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比较不同区域异同点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发现规律,并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思考,在体验中成长。

三、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本中“读图思考”“问题探究”“活动探究”“案例探究”等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问题素材,在引导学生探究“鲁尔区的兴盛”“鲁尔区的衰落”“鲁尔区的振兴”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描述一下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2)分析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分析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和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通过课本活动题“辽中南工业区”案例与鲁尔区比较,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材料学会案例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并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出同学扮演东北老工业区的领导和记者,围绕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及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展开提问。之后,各组学生运用图像信息,以图释文、以图释理,进一步分析文字信息和相关数据。因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进而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四、课外考察有助于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开展体验性学习,或者通过社会调查感受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教师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考察你熟悉的一间企业或工厂,分析该企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有哪些不足?你有何良策?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写出《晋江的陶瓷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整治措施》的小论文。众所周知,晋江是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陶瓷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矿产原料,加上便利的海上交通,使晋江的陶瓷闻名于世界,产品远销欧美。然而,在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看到:工厂周围环境每况愈下,与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利润相比,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可以说,人们在收获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现了问题,并积极探讨如何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生在课外考察中,体验自主选择考察主题、资料收集、方案制订、研究实施、活动设计和交流考察成果等过程,学会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在体验中运用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同时重视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工业区案例工业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