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探究

2020-11-25赵文静

名师在线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趣味性美的

赵文静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学校,甘肃酒泉 735000)

引 言

在教育不断进步的今天,初中美术教育在全面教育的浪潮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美术欣赏活动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来,同时借助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是重点内容之一,但是从目前初中美术教学成果来看,欣赏与评述仍然是美术教学的薄弱点。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大部分地区的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零互动的局面。在新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分析,但是,在美术教师讲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主观评论缺乏相应的思考与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应当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塑造审美观,不断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初中美术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绘画技巧,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要求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内容特点和材质,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并且简单了解中外美术历史,可以对一些美术作品和美术技法做出基本的评述[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如果初中生缺乏对美的正确认识,就不能准确地判断是与非、美与丑。初中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美,但是无法掌握关于美的标准,如果此时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也会受到他们的审美水平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及判断美的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品欣赏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学生只有经过长期的美术欣赏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进而对社会、自然和艺术形式做出合理的、正确的判断。

三、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策略

(一)掌握美术欣赏的程序与方法

依据美国佐治亚大学费德曼提出的美术鉴赏标准,美术鉴赏可分为描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描述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技法加以描述;形式分析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进行拆分,并依据作品每个部分的特点和要素进行观察,观察的要点包括艺术作品的构图、光线变化、线条粗细、色彩变化等;解释是教师要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之外、学生不太了解的内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及创作观念等;评价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各个特色部分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对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深入讨论[2]。经过以上美术鉴赏的步骤,学生能以艺术作品为主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自发地学习研究和作品本身相关的内容。

(二)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果

1.教师吃透教材

想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的知识点和重点。所以,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或美术作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以便找出引领学生鉴赏作品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吃透了教材,掌握了美术作品的背景、技法、内涵、情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方案,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以情境穿插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情感非常丰富,要想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其运用于美术鉴赏中,教师需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功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3.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在美术主题欣赏教学中,教师切勿加入过多的基础理论,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可以通过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教学主要可以通过语言、故事、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语言趣味性主要是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美术作品,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故事的趣味性一般指找出作品背后的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是画家的人生经历,可以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小插曲”等,以便学生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活动的趣味性指的是教师要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转变欣赏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授课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视而不见,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缺少思考意识。为了达到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美,进而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5.运用对话模式,加强师生沟通

对话模式能丰富教学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对话活动。学生如果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可能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而且有些课堂想法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把握话题的内容、走向,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6.注重课下拓展

教师在课下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场馆参加相应的艺术活动或者聆听知识讲座等,引导学生在课后活动中积极地锻炼发现美、评价美的能力。

结 语

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但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美术教师需要继续探索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进而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逐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趣味性美的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打破平衡
以画之名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美术作品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