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融入分析

2020-11-25杨秀芬

名师在线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师应传统情感

杨秀芬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 214400)

引 言

近年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未能得到很好的重视。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展一系列审美教育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因此,广大教师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融入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一、音乐教学的特殊性

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是通过旋律来表现的。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学生不仅能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还能通过全身的感受来理解音乐。音乐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

二、可以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传统文化

(一)作用于音乐的诗词歌赋

音乐除了流动的旋律,还有表达情感的歌词。古代的诗词歌赋具有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的诗词歌赋[2]。《阳关三叠》是中国的古代歌曲,它的歌词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名诗《送元二使安西》,诗文用寥寥数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心中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倾诉了当时朋友离别之情。如今,很多热播电视剧、电影中都利用诗词创作歌曲作为剧中插曲,把诗词融入音乐可以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把古诗词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意境,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作用于音乐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歌曲

现代音乐教学中多采用的是西式化教学原理,较少涉及民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鉴赏》中虽然涉及一些中国的民歌、民乐、戏曲,但内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传统民族音乐与西式教学结合在一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很多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如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苗族的《歌唱美丽的家乡》。而“飘逸的南国风”一课中讲到了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浙江民歌《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等几首代表歌曲,而没有提及江苏民歌。这里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江苏民歌,如《茉莉花》《杨柳青》《无锡景》等,让学生欣赏当地民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三)作用于音乐教学的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是把地方习俗或传统节日融入音乐的独特音乐形式,我国有很多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3]。通俗歌曲的节奏通常比较轻快、活泼,深受人民的喜欢,其中一些歌曲还有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陈久华的关于重阳节的《九月九的酒》。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俗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见证,因此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积极融入戏曲、诗词等内容,使学生直接接触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样便使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从而使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得到传承。

(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史学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或文言古文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如果能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音乐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和古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欣赏“拉丁美洲音乐”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秘鲁民间乐曲《告别》,从曲名上这首乐曲表现了难舍难分的悲伤的音乐情绪,但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反而觉得很欢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明白,这是因为印第安人定期会举行集会,他们的告别只是暂时的,他们期待重逢,所以没有悲伤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乐曲与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联系起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描述的也是离别之情,但没有表露出悲伤之感,只歌颂了深厚的友情。这时,学生便会明白,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是悲伤的。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在积累文学知识,同时能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提升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很多天赋和艺术修养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尤其在音乐取向方面,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较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时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四)有利于凝聚民族文化精神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和归属感,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让学生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增强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这也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在平时就要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深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歌曲表现形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引用传统文化,努力成长为复合型、开放型、综合型的音乐教师。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的途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

学校和音乐教师都要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引起重视,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制订详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效率。很多学校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音乐教学,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合理安排音乐课程,为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一定的保障。此外,学校还要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音乐教学中,保证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全面发展。

(二)加强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音乐教学中情感是重要的教学因素,要想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丰富的情感是体会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效率,推动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互动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教师应不断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途径,以便更好地t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底蕴,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四)加强地方文化的交流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地区文化交流,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互补。每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都各有特色,教师只有加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共同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途径,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从而创作出更多融合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高中音乐教师在引用传统文化时,可以根据不同文化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欣赏音乐,帮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在音乐中的独特魅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因此学校要重视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为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融合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教师应传统情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清明节的传统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