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策略

2020-11-25杨文斌

名师在线 2020年17期
关键词:物态现象物理

杨文斌

(甘肃省清水县第五中学,甘肃天水 741400)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特别是针对抽象性较强的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更是如此。本文分析了问题驱动法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应用策略,以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真正地吸收和掌握知识[1]。然而,物理不同于语文、历史等科目,其故事性弱,知识的抽象性较强。此时,教师可通过物理现象引出充满趣味的故事,提出具有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式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放过炮仗,为什么放炮仗时要捂住耳朵呢?”学生纷纷表示放炮的声音太大,担心会震坏耳朵。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害怕震坏耳朵。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放炮的声音超出了人的听力分贝。教师继续提问:“说得好,看来有些同学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关于声音,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只是在生活中容易被大家忽略,大家仔细想一想声音都有哪些有意思的现象呢?”这时有学生回答说回声,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说话声音来辨别说话的人是谁,还有的学生说倒水的时候,随着暖壶内水量的增加,声音也有变化。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关于声音的现象都很有意思,也很常见,但你们知道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了。”这样,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从表2可知,卵巢癌、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良性卵巢肿瘤、盆腔炎患者CA125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CA125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部分病例数太少有待进一步收集。

二、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学习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是对生活规律的总结,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往往经过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难度较大[2]。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直观地学习抽象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虽然学生能够理解物态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理论知识,但难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分析冬天湖面结冰、烧水时看到的“白气”、自来水管“出汗”、深秋晚间下霜分别是什么现象。当学生准确说出答案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继续结合生活知识来提问,让学生说说电灯泡用久了会变黑,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包括几种物态变化。学生或许只能说出其中某一种物态变化,难以全面分析多种物态变化,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探讨。当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继续提问:“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温度计的示数会怎样变化?”学生一开始可能会说升高或降低,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直至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全面,也不要害怕发言,更不要担心自己会不会说错。题目确实很难,回答错误也是正常的,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值得表扬。”在不断抛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记录学生答错的题目,认真分析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以便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学生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说出答案,而要根据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思考,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将会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改变总是困难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显著的改变:为了在全新的协作式、数字化、以“数据分析为主导”的世界生存,人们被迫改变思维方式和技能。

三、利用物理实验,展开问题研究

物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物质知识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实验。学生从课本角度理解物理知识和从实验角度理解物理知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3]。学生的亲眼所见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因此,物理教师应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产教融合”模式是要在自我循环中不断更新的体系(见图1),需要将校内实践环境和企业财务工作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契合度和达成度,增强了学生对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

例如,在教学“光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对光现象进行简单的说明,让学生对光现象形成大概的印象。然后,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现象并了解光原理。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比如,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水槽、水、激光笔、牛奶等器材,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并向大家展示实验成果。教师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要始终在旁边观察和引导学生。当学生能够自主实验并发现一定的规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束实验并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不够准确,教师应引导学生调整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如学生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教师则应要求学生重新实验,直到学生能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上述器材证明光的折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抛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度的变化等,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在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继续拿出光的折射、反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光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结果,分析光的定律。

结 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把握时机,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并解答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收知识、理解知识,进而运用知识。

猜你喜欢

物态现象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第3讲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三章物态变化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第三章 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