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思考
——以《弟子规》为例

2020-11-25孙丹娟

名师在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弟子规国学价值观

孙丹娟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小学,浙江台州 318000)

引 言

利用国学经典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指的是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全方面地渗透国学经典,在国学经典的积极作用下,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班主任需要重视对国学经典的合理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国学经典的渗透,使得班级管理效率得以提高。本文以国学经典中的《弟子规》为例,探究班主任运用国学经典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国学经典《弟子规》,不仅能够优化班级管理,还有着很多不同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树立学生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此阶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包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教育人们应如何待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作用。并且《弟子规》中的内容都较易理解,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能够做到和学到的内容,这对于教导学生的价值观来说具有实用性。因此,《弟子规》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帮助学生自我约束

学生由于年龄过小,很多规矩并不懂,没有自我约束力。利用《弟子规》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能够充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由于《弟子规》中的内容包含着很多行为规范、自我约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力。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由于经济条件的提高,现在学生大多受到溺爱,缺乏教育和鞭策,导致学生性格较弱、不善于谦让和理解,使得班级的国学氛围较差。作为国学经典,《弟子规》中有着丰富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人相处的道理、行为规范等。班主任在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将《弟子规》中的德育进行传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

二、利用《弟子规》促进班级管理策略

(一)创设班级情境,营造国学氛围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级的氛围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习、教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1]。因此,教师在利用国学经典管理班级时,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利用《弟子规》为学生创设班级情境,营造国学经典浓烈的氛围,注重全方面、全角度地进行营造,使得学生全面融入其中并认可、热爱国学经典。这对于班主任利用国学经典进行班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采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班级情境、营造国学氛围。例如,在进行“首孝悌,次谨信”的价值观传授时,班主任在课上可以为学生讲述《弟子规》的背景和此句的由来,之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放映《弟子规》的相关动画中关于此句的片段。在多媒体的放映中,教师为学生营造浓烈的国学氛围。放映之后,班主任询问学生是否掌握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理解这句话的内容。通过询问创设班级情境,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加有效地挖掘此句话的思想和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创设班级的情境,营造国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使学生认可《弟子规》的价值观,对班主任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

班主任还可以采用在班级的墙面填上《弟子规》的词句、在图书角放上《弟子规》书籍和相关故事集、出关于《弟子规》主题的黑板报等方式,以营造《弟子规》知识浓烈的国学氛围。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需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研究发现,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弟子规》的思想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班主任在设计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将思想和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主题节日、主题竞赛等方式来进行。采用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弟子规》的思想、优化班级管理。

例如,班主任在利用《弟子规》使学生形成热爱亲人和尊敬长辈的思想时,可以结合节假日开展实践活动。《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大概意思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父母做到应做的事,孝顺父母、关心父母。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时,要求学生为父母尽自己一份孝心,如可以为父母做一次家务、送父母一份礼物、陪伴父母一天等,重要的是体现自己对父母的爱,祝福父母节日快乐。教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意思,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对句子的理解,以此树立学生热爱亲情和尊敬长辈的思想,从而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2]。

又如,班主任利用《弟子规》进行行为规范教学时,可以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弟子规》中“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育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帽子必须戴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好并且系紧鞋带。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开展“穿戴衣服”比赛,让学生将校服外套、红领巾和鞋带都解开脱掉,之后开始比赛,看谁先把它们整理好,从而通过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穿衣的技能,教导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衣冠。班主任结合《弟子规》并展开有趣的活动来进行班级管理,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结合班级班规,实现行为约束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对自我进行行为约束,培养行为习惯[3]。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判断力,不懂得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约束。因此,教师需要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利用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帮助学生认清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弟子规》中针对行为规范的词句有很多。教师在制定班级班规时,可以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制订正确的行为规范条文,帮助学生形成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能力[4]。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相处的行为规范时,可以结合《弟子规》制订班级班规。《弟子规》中“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指的是在用别人的东西时,应该事先说清楚;如果不明确询问清楚,则视为偷盗;借别人东西之后,应及时归还,后面再借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教师结合《弟子规》中这些话的内涵制订班规,要求学生在向同学借东西时必须提前说明,借了之后也必须及时归还,否则将会得到惩罚,并提倡学生如果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时,应大方地借给对方。通过结合《弟子规》制订班级规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对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纪律管理和德育教育有着很大帮助。

(四)结合学生日常,增强代入感

班主任在利用《弟子规》的内容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多将《弟子规》中的思想内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帮助学生了解《弟子规》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弟子规》,使得《弟子规》的主题思想能够充分展现,从而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5]。

例如,在吃饭时,班主任可以引用《弟子规》中“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教育学生,让学生见到同学浪费粮食的行为时,反省自己有没有浪费粮食,有的话应及时改正,没有的话应警惕自己不能浪费粮食。再如,在学生答应班主任要及时完成作业时,班主任可以引用《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教导学生做了承诺就要完成,要有信用,欺骗和乱说话是不可以的。又如,在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时,班主任可以引用《弟子规》中“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教导学生必须有道德、有学问和拥有才艺,如果没有,那么应当努力学习、激励自己、努力进步等。班主任通过将《弟子规》的思想内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中进行引用,帮助学生增强代入感,使在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的学习教育、纪律管理、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更有效率。

(五)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实行管理

家校联系共同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班主任在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和家长们共同借助《弟子规》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6]。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传授《弟子规》的思想,帮助家长重视和利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弟子规》主题的家长会、讲座,传达《弟子规》的思想教育理念;可以和家长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弟子规》为孩子们进行管理和培养。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将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班级管理中,对班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班主任需要重视针对《弟子规》的学习和教育,利用《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提高教学的效率及培育学生的全面素质[7]。

猜你喜欢

弟子规国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垂”改成“掉”,好不好?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弟子规
弟子规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