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教育充满诗意

2020-11-25缪献文

名师在线 2020年2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诗意生命

缪献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1151)

引 言

诗意,就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所谓诗意德育,是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意”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

一、基于生命成长,着眼长远发展

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道德教育要关注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把对生命的成全融入其中,满足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尊重生命的意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人无德不立,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1]。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格,才能对社会有积极的贡献。诗意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道德充满诗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目标适宜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诗意的道德教育目标,不追求高、大、全,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不要人达到不可企及的要求,不规定人去遵守一大堆违反身心发展的规训,而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科学、系统、清晰、具体地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让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从生活的每个细节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教师应着眼于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重点放在德行养成上,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与践履规则的能力,以达到润泽学生生命、帮助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主体认同

道德教育的目标只有得到学生内心认同,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教育才会和谐自然,形成合力。这样的道德教育目标更接地气、更诗意[2]。因此,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讨论酝酿,根据实际自主制定并完善道德教育目标,增强民主意识,实施民主管理。当然,尊重主体不等于放任不管。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浅、经验少等,难免出现认识不到位,甚至是认识错误等情况。此时,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确保道德教育目标方向。

(三)有机衔接

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诗意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应依据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各年龄段体系要有机衔接,形成系列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3]。

二、营造浓郁氛围,潜移默化熏陶

李镇西认为,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最自然的教育,而所谓“最自然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师的不声不响和学生的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而诗意的道德教育同样也需要诗意的环境。我们应当别具匠心,将校园建设成道德教育文化场,发挥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舒适的自然环境

学校必须为学生营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诗意校园应该像一所园林,有花草争艳,蝶飞燕舞;有果木林荫,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鸟语花香……身临其境,学生能感受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烂漫热烈,感受到“佳木秀而繁阴”的旺盛活力,感受到“秋叶风吹黄飒飒”的静美幽思,感受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欢乐情绪,让心灵澄净、舒适、开阔,让成长更优雅。

(二)浓郁的人文氛围

学校环境建设还要注重文化底蕴、人文氛围,让古今名人走进校园,与学生对话;人文逸事、名言点缀其间,给学生以启迪;传统经典文化装饰墙壁、角落,与学生为伍。学生徜徉其间,便能受到文化的熏陶,丰厚文化底蕴,提升精神内涵,培养诗情画意。

(三)魅力教师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内涵修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善于读懂教育这首诗、善于写好精彩的教育诗篇,才能担负起学生人生引路人的重任。首先,教师要具有高尚师德,爱教育、爱学生,这是教师的灵魂,是引领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人生发展,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其次,教师要提升内涵修养,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心境豁达,儒雅大度,这样才会给学生以感召力。最后,教师应拥有一颗善于与学生沟通的年轻的心,掌握先进教育理论,锤炼教育技能,提升教育艺术,让自己充满人格魅力,让自己更专业、更有吸引力,从而影响学生。

三、立足体验感悟,实现动态生成

传统道德教育以规训式说教为主要形式,宣讲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多重约束。而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道德教育因此变得面目可憎。诗意的道德教育,倡导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真实地体验感悟后产生的情感共鸣、道德认同内化而成的[4]。

(一)在生活中体验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当今道德教育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脱离学生生活。因此,我们要将道德教育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融入道德教育内容中,从中敏锐地发现教育契机,把握教育点,选好切入口,开发教育资源,及时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道德教育的诗意和质量。

(二)在活动中感悟

活动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学生在活动中孕育了真切情感,并用这种情感来巩固和提高认识。诗意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形成一系列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突出活动的时代性,凸显活动的开放性,把道德教育目标落实其中,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主动发展、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在对话中生成

对话的意义就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简单的道德灌输、告诉的过程,而是学生与多方在彼此交往、对话的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是学生个性理解、独特感悟能力不断受到激发、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时时生成、动态提升的过程。

四、动态多元评价,促进个性成长

道德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道德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做出价值上的考查、判断;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项内容,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5]。诗意的道德教育评价改变了过分强调甄别、筛选、分等、划类的过程,注重提升评价以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发展和巩固。

(一)多元评价

首先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角度多样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对学生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变单一的就事论事评价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认识、理解能力、行为表现、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成果,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其次是评价主体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如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引导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变单一的批评或表扬为赞美、启发、激励、总结提升等。

(二)及时评价

目前,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才对学生进行简单而不全面的评价的阶段。虽然当时“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新的学期开始后,学生的状态又“重蹈覆辙”,仍没有多大起色,如此反复循环,评价流于形式,便失去了意义。学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公开透明,让学生都明确、认同;评价定期经常开展,过程力争全员参与;以成长档案的形式,及时记录学生的过程表现;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并组织学生“日三省吾身”。

(三)激励评价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让学生的长处得以发挥和发展。这样,学生将来才会取得成功。对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有效地形成增强回路。这样循环反复、不断迭代,学生就实现了阶梯式的脚踏实地的成长。所以,教师要用心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四)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正确评价

要让学生从小对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逐步成长的。犯了错误不要怕,要勇敢面对,知道为什么错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最大的进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以便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正确对待错误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

结 语

鲁洁教授说:“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道德教育焕发诗意魅力,彰显向善之心,展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人生的追求,追求自然、和谐、优雅、浪漫,让道德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效!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诗意生命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冬日浪漫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