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有据、预测有法——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为例

2020-11-25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王树志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30期
关键词:老屋小猫童话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王树志

洪讯涛曾在《童话的基本论述》一书中对童话这样定义:“童话是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在童话的世界里,树会说话、鸟会交谈、小动物也和孩子们一样有了思想。多么神奇,又富有童趣。孩子们的成长路途中少不了童话的陪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曾明确表述:“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在部编版教材中,童话类课文所占比重较大,在小学阶段的分布集中在低段和中段,其中一年级6 篇,二年级6 篇,三年级2 篇,四年级4 篇。

小学童话教学的重点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童话阅读。在三年级上册,教材编者特意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童话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习得预测方法、会读童话、爱读童话。教材编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童话。通过开展《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学会预测。后两篇文章是习得预测之后的运用。这样的编排,从扶到放、从教到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并不陌生。但之前它一直存在于无意识的阅读中,童话课将预测这一手段引入课堂,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主动预测、形成思考的能力。

下面笔者将以《永远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预测有据、预测有法。

一、开门见山、会用生活预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完题目,我们就会发现暗藏在里面的语言张力。“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这样一栋残破不堪的老屋居然永远也倒不了。为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疑问。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一疑问,相机引入“预测”这一概念,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师:什么样的房子叫老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1:一百多岁。

生2: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生3:残破不堪的老屋。

……

师:出示图片,就是这样的老屋。于是他给自己下了定义:“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你觉得这座老屋倒下了吗?为什么?(请不同学生说不同的想法。)

生1:也许是因为它还有想做的事情。

生2:可能是因为有什么事情发生让他改变了主意。

生3:可能是有人挽留他。

……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做了种种猜想。这就是预测。

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曾这样谈到,“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当孩子接触一部分新知识,产生认知期待的同时,也会因对未知的好奇生出一些不确定、不自信因素。教师由文段对老屋的描写入手,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做出猜想。在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愉悦感时,再来揭开“预测”的神秘面纱,进而将语文要素的“高深莫测”化解于无形。

二、情节推进、巧用图片预测

这座年代久远、浑身破败的老屋被人遗忘了很久,就在他想倒下去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纷纷来到老屋,所以老屋总也倒不下去。这些小动物来了之后,与老屋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师: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师再给你一条线索,你就知道了。(出示小猫和老屋的图片)

师:猜猜看老屋什么原因没倒?你看到了什么?小猫说的猫语,喵喵喵。谁来帮老师翻译一下。

生1:小猫可能对老屋说,它和妈妈走散了,想在这里等等妈妈。

生2:小猫可能对老屋说,下大雨,她的窝被雷电击中了。

生3:小猫可能对老屋说,外面太黑了,它感到害怕。

……

师:作者是这样写的。一起读一读,看看你们预测得准确吗?

出示文段“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新课标提出:“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预测有意料之中,又有意料之外。在探讨合作的过程中,既能收获胸有成竹的笃定,又能收获出乎意料的惊喜。当学生结合图片展开预测,个性化的阅读就形成了。

三、结构反复、善从文段预测

在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就是反复性结构,即结构相同、情节相似、写法相似的段落。《蜘蛛开店》《小蝌蚪找妈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都运用了这一结构。反复式的结构段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对于结构的认识,不只是机械地去引导学生发现反复,而是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什么是反复?为什么是反复?借助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寻文章结构奥秘。

师:接着谁又来了呢?有可能是谁?

生:老母鸡(根据图片预测)

师:第二天老屋在倒下之前准备说什么?

生: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同学们,我们根据文段预测。接下来如果来了小松鼠,它和老屋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生:在老屋倒下的时候,小松鼠会来到,请求老屋的帮助。老屋答应了它,又没有倒下去。

师:我们回看这个文段,老屋和小猫、老母鸡的故事,可以概括为这几个词。

计划——偶遇——请求——回应。

师:请同学们依照这条线索试着自己口头创作下。看看还有谁会来?

(学生展示)

师:如果照着这个节奏讲故事。老屋总也倒不了,故事总也讲不完。读者也没有耐心再听下去了。

同学们,你们对照课文想想看,在结局的安排方面,作家还有什么奇思妙想?

生:讲了三个故事就结束了。

生:结局没有再提“好了,到了我要倒下去的时候了。”

师:这就是作者故事安排的精妙之处。安排了三个故事.却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借助标题、线索、图片、句段、生活经验帮助我们完成预测。

本单元的导读提示谈到“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阅读的愉悦感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中获得的。通过预测,孩子们对文本进行再创作。课堂预测所激发出的想象力带给孩子的是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要求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文本的预测,其实就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创作与深加工。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低段的童话教学一直都倡导读与写的结合。但是落实到写的方面,笔者发现低段学生的“天马行空”固然充满想象力,但是容易找不到逻辑,容易变成“流水账”作文。所以,在低段的童话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先扶后放,要给学生准备好“梯子”。有了梯子,学生能对自己的想象进行再修剪,删减掉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部分,留存精华和闪耀的部分。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使用,就是一架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梯子。对语言的预测、帮助孩子们留意文本的别致之处。对情节的预测、带给孩子们口头创作和文本呈现的碰撞火花。对结局的预测,让孩子感受意料之外的惊喜。

猜你喜欢

老屋小猫童话
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枣树
老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