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毛绒产业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020-11-25

中国纤检 2020年7期
关键词:山羊绒毛绒绒山羊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素以羊、煤、土、气而著称。作为国际、国内优质毛绒主产区和毛绒制品加工生产基地,毛绒产业既是自治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又是重要民生产业。抓好毛绒产业对繁荣毛绒市场,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边疆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内蒙古纤维检验局紧紧围绕“守住安全底线、聚焦民生关切、服务发展大局”三大目标,以巩固深化国家毛绒纤维质量检验制度改革成果为着力点,积极服务毛绒产业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在毛绒主产区和集中交易地推广标准化养殖、施行公证检验等举措,推动毛绒生产交易环节及前端、后端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了毛绒资源优势向质量效益转变,让农牧民充分享受到质量红利,为自治区毛绒产业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大动力。

毛绒产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全区12个盟市,其中有11个盟市涉及毛绒产业,拥有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二狼山型、阿拉善型)、乌珠穆沁白绒山羊、罕山白绒山羊等三大类5个优质绒山羊品种,年产山羊原绒近7000吨,约占全国羊绒产量的50%、世界羊绒产量的40%,是我国乃至全球优质山羊绒原料主产区,也是最大的山羊绒制品深加工和出口区,拥有从产品开发、生产到终端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全区年产羊毛13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羊毛主要外销至河北、江苏、山东等地。

制约自治区毛绒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交易配套建设不完善,省区间存在恶性竞争。主要毛绒交易加工集中地都在推进毛绒产业园建设,但各园区缺乏辐射连带性,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毛绒生产者、经营者、羊绒制品企业以质量效益相连接的检验交易平台尚未全部建立。

二是羊毛市场培育不足,羊毛价格不够稳定。自治区羊毛深加工企业较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羊毛定价话语权,羊毛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壮大。

三是羊绒制品品牌培育不足,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多数羊绒制品企业品牌知名度低、市场份额少。多数企业过度依赖外部订单和贴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权。

四是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间的平衡点仍未找到。载畜量多少直接影响农牧民收入,为了提高收入农牧民往往增加载畜量,从而使草原生态持续恶化。

破解毛绒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纤维检验局紧跟毛绒产业发展形势,紧盯毛绒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以羊绒、羊毛检测技术方法研究、标准制定修订、仪器设备研发为突破口,持续优化检测资源布局,加强技术能力供给,服务区域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服务毛绒全产业链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一)强化科研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标准研制和科技攻关,建立了符合国内羊毛、羊绒特性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研发了快速检验仪器设备及配套检验方法,做好了方法标准的企业宣贯培训工作。翻译转化了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国际标准8项,发布ISO国际标准1项,修订ISO国际标准3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5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0项,在研国家标准6项,研发并通过科技鉴定仪器3项,完成研发正在验证中的设备3项,在研仪器1项。羊毛仪器化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羊绒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自治区毛绒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高,服务自治区毛绒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对企业质量提升、产业提质增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

(二)优化检测资源布局,提升技术服务供给能力。针对自治区毛绒纤维资源分布现状和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不断优化完善检验检测资源布局,强化检验技术服务能力供给,建设完成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国内领先的毛绒检测研发综合实验楼,并先后在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兴安盟等毛绒主产区和集中交易地建设了5个现场检验实验室,形成了“一核五驱”共同发力的毛绒检验检测新格局,极大地满足了毛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检测技术的需求,打通了毛绒检验检测服务产业发展和农牧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推动标准化养殖,促进毛绒产业提质升级。针对羊毛同质化程度低的现状,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和羊毛质量分级员队伍建设,与有关部门一起,指导建设了1个示范旗、4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覆盖了主要集中产区,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棚圈建设、饲养管理、剪毛及分选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标准规范,有效提高了羊毛同质化水平。为有效遏制山羊绒变粗的发展趋势,推行了山羊绒活体细度免费动态检测和优质绒山羊品种推广工作,年均检测绒山羊20000多只,农牧民依据检测结果量身定做“养殖套餐”,选取优质品种进行饲养、繁育,逐步将纤检技术引入牧业生产,推动标准化、科学化养殖,从源头上提升山羊绒整体品质,推动毛绒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最终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目前,山羊绒活体细度免费动态检测,实现自治区5个优质绒山羊品种全覆盖。

(四)施行毛绒公证检验,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在生产、交易环节全面施行公证检验制度,年公检山羊绒5000余吨,公检羊毛20000余吨,山羊绒收储公检6000余吨。公检数据在企业交易结价、内部质量控制、合理配置原料、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节约了交易成本,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了牧民收入,推动了毛绒优质优价良性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目前公检过的羊毛比未公检羊毛交易价高4~5元/kg。以牧业大旗乌审旗为例,2019年交易的3243吨细羊毛全部按公检结果进行结算,全部进行统一质量分选分级,按质组批打硬包,平均售价比未公检羊毛提高3~4元/kg,经测算直接为每户农牧民平均增收约2500元。公证检验对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开展羊毛、羊绒公证检验基础上,将骆驼绒纳入公证检验范围,实现了骆驼绒公证检验零的突破。

(五)服务毛绒品牌建设,打造区域毛绒品牌。服务毛绒优质品牌建设,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落实民族政策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内蒙古纤维检验局积极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深入毛绒主产区、毛绒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毛绒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深入毛绒主产区和主要交易地进行调研,起草毛绒资源情况调查报告质量发展报告,为自治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以服务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为契机,筛选认领自治区毛绒生产加工企业,牵头各检验检测单位,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联合企业制定绿色标准,做好“一带一路”标准输出,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研创新,为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三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组织专家服务工作队主动深入毛绒主产区和毛绒加工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和技术指导;四是发挥技术优势,对“乌审细羊毛”、阿拉善“白中白”优质山羊绒、敏盖白绒山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区域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为盟市、旗县举办赛羊会、种羊评比大赛、拍卖会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支持地方通过举办活动扩大毛绒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当地毛绒产业发展。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作为国毛品牌的乌审旗细羊毛品质目前可与澳毛相媲美,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阿拉善“白中白”山羊绒是国际奢侈品的主要原料,其优良的品质在国际上享有美誉,确立了国际奢侈品原料优势地位。

工作方向及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自治区毛绒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政策引导扶持。要将毛绒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到污染防治、脱贫攻坚、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各方面,综合各方因素尽快出台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科学解决养殖与草原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矛盾,解决发展毛绒产业与发展肉、乳产业过程中的冲突,有效遏制优质毛绒产量萎缩趋势。

(二)保障产业政策稳定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毛绒原料及制品出口订单大幅减少,毛绒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影响了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在疫情影响下,要进一步加大对毛绒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标准化养殖,扩大“保种工程”成效,加大原产地羊绒资源的保护与推广。继续支持国家毛绒纤维质量检验制度改革工作,发挥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技术优势,扩大改革工作成效。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使自治区更好地掌握优质毛绒资源,掌控资源定价权,实质性融入世界高档纺织品发展大局。

(三)建立完善联合工作机制。毛绒产业发展涉及发展改革、财政、经信、商务、科技、农牧业、自然资源、环保、金融、市场监管、供销等多个部门及主产盟市,要建立促进羊绒产业发展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四)应对品质下降趋势。要研究出台针对牧民的对应补贴政策,合力破解“套子绒”造成羊绒原料品质下降难题。加大推广公证检验、标准化养殖和绒山羊活体细度动态检测力度,在绒山羊前端养殖和生产交易环节发力,多措并举提升品质,完善优质优价机制,让农牧民充分享受到质量带来的红利。

(五)扶持市场主体发展。要建立“内蒙古羊绒”商标集群,引导企业实施精品化发展战略,提升生产研发能力,提高技术竞争力、品牌号召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推广“蒙字标”公用品牌认证,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毛绒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农牧民建立合作社等组织,提高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分选分级程度,进一步推动优质优价机制建立,提高定价话语权。

(六)整合交易平台资源。要加快推动羊绒交易拍卖平台建设,搭建集质量分级、公证检验、市场拍卖为一体的公益性公平交易流通拍卖平台,提高内蒙古羊绒定价话语权,架起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桥梁。探索建立中国与蒙古国毛绒检测互认平台,提供国际羊绒交易、拍卖服务,掌握羊绒国际贸易主动权。

(七)形成科研创新合力。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整合科技、农牧业等部门及科研机构力量,以质量为中心,合力开展集合研究,将科研创新成果融入产业链各环节、各要素,通过养殖前端技术指导、交易过程质量监测、生产后端产品研发、产品质量追溯等,对全产业链给予技术支持,促进毛绒产业整体质量提升,不断丰富毛绒产业内涵,推动毛绒产业更好地适应国际消费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山羊绒毛绒绒山羊
回用山羊绒纤维特征参数测定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山羊绒针织品》新旧标准对比
疫情下的毛绒产品 口罩收纳毛绒三宝
毛绒情结
我的毛绒小熊
夏志文 他以土豆、毛绒、思维与奔跑搏击贫困
低密度山羊绒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
中纤局举办2015年山羊绒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