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算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王建明

名师在线 2020年33期
关键词:流程图导图解决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思维的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逐渐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如何运用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呢?笔者在认真理解计算思维的操作定义、仔细研究资源库中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了计算思维教学的大胆尝试,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共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多以概念、意义、重要性等理论内容为主,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应用项目教学法的难度较大,以解决一个大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难以实施。因此,笔者结合计算思维的操作定义,以教学目标为大问题,并对其进行任务分解。以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 课时“生活需要法律”为例,笔者将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五个任务:认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作用;认识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领会法律与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明确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就会在教材中寻找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将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初步构建自己对问题的认知。

二、问题解决寻方法

根据计算思维操作性定义的特点——通过算法思想制订自动化的解决方案,笔者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改进。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一课中,学生通过初步构建对问题的认知发现,运用教材中结论性的文字难以很好地解决“探究与分享”环节中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才能透彻地掌握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呢?对于第一个任务,学生提出“情境法”,建议教师提供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事例;对于第二个任务,学生提出“讨论法”,建议教师就“探究与分享”的内容安排小组讨论,区分权利与义务;对于第三个任务,学生提出“演示法”,建议教师借助演示文稿总结、归纳、追寻法治的足迹……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学生会主动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想到的,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原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因此,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备课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方法明确思流程

朱光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部好的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同理,一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的优质课,也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供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作支撑,师生思想的碰撞必然会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方法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确定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哪些步骤来解决问题的。在计算机学科中,算法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步骤是对方法的细化,是具体执行的参考,也决定了方法执行的效率。

在“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最后确定采用“情境法”来实现“认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教学目标,而与此方法对应的步骤则采用流程图来展示。在流程图的指引下,师生各司其职。通过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教材中的结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形成立体的认知。

对于与其他任务相对应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制订相应的流程图。比如,教师可以运用“迅捷流程图”这一小工具,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流程图的设计。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预先设计流程图,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展示。

四、核心知识巧迁移

计算思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将这种解决问题过程推广和迁移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中”的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一个知识点可以对应若干试题,多道案例题虽然情境有差别,但最终指向同个知识点。比如,找到两个案例的核心词——法律、生活、关系,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答题时需要紧扣的知识点: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及矛盾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还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同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会转化为判断、选择及各种案例,倘若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找到与对应知识点相匹配的核心词,将两者建立联系,就能形成记忆一个知识点同时解决多个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原理类似计算思维操作定义中的“识别、分析、实施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思维导图绘框架

将计算思维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意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导图作为可展示思维过程的工具,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的培养最终指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知识点较为繁杂,而试题具有综合性强、跨度大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应具有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笔者常在教学的总结环节中与学生一起绘制一节课或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边思考、边总结,厘清了知识脉络,同时加深了对一节课或一章节内容的认知。

为提升思维导图的绘制效率,笔者选择运用“迅捷画图”软件来绘制思维导图,在白板上演示绘制过程。在课后,笔者将思维导图生成图片,印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添加典型案例或习题。因此,对学生来说,思维导图既是形象化笔记,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目录。

六、动态规划谋大局

动态规划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算法之一,它将复杂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离散的单阶段决策问题,采用顺序求解方法,通过解一系列小问题达到求解整个问题的目的。动态规划有三个要素,分别是状态、阶段、决策。如果将“取得道德与法治学科最高分”作为要解决的终极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从教师层面划分,可以学期为阶段,每个阶段力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最优。从学生层面划分,可以单元为阶段,每个阶段力求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那么每学期的学习效果必然最优;由此推进,每学期最优,中考必能得佳绩。动态规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并没有固定的解决问题的范式。每一阶段的状态可对应为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决策则可对应为学生在某一阶段主观上决定采取何种态度、运用何种方法才能达到这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最优。

实践证明,计算思维是一种方法论,将计算思维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使很多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会推理、归纳、总结,学会用流程图抓重点,学会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要点,学会用动态规划思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笔者将继续探索计算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流程图导图解决问题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云的识别指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流程图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