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2020-11-25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教师理论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长治 046000)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所接受的质量最高的体育课程,但是目前许多体育课程的教学都止于体育项目的实践性教学,且教学模式陈旧。这样的教学只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能全方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在实践中,高校需要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增加理论课程教学,并改革体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如此,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得以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培养。

1 浅析能力内涵,寻找教学问题

体育能力的内涵较为丰富,狭义的解释为学生能够自行合理锻炼身体,并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医务监督与评价;广义的解释是学生知识、技能、技术、智力在完成某个活动时的综合体现。总体而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创新等能力[1]。而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大多数都止于体育项目的教学,许多高校只将体育课程当成是一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课程,并不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就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造成了限制。因此,高校需要改变体育课程结构,增设理论课程,以此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体育活动相联系,以理论指导实践。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当反思以往的实践教学过程,从中汲取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实际学习态度及能力,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准备。

2 增设理论课程,拓展体育知识

高等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当落实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其中理论方面是教师或者学院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当前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更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学生准备较多类型的体育选修课,期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兴趣[2]。相对而言,理论课程便被教师忽视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各种类型的理论课程,学生也基本无从了解大学阶段应当学习的体育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以增设理论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

在现实中,不同高校拥有的教学资源并不相同,且校内学生的学习意愿也并不相同。因此,理论课程的增设应当徐徐图之,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意愿及学校已有的资源。例如,学校篮球运动较为盛行,各学院均各自组建了篮球队,并积极开展学院之间的比赛,甚至在校际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高校体育课程开发小组便可以此为基础,以篮球运动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课程为主,并开发其他基础体育理论课程[3]。如此,高校可以构建较为完整的体育理论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面,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能够参考体育健康知识理论,降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几率。体育理论课程的建设还需要高校科学地开发准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理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及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高校需要召开专家研讨会,参考其他高校优质的理论知识教材,然后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的体育课程教材。并且,高校还需要避免与非体育专业的出版社合作,防止劣质体育教材被应用于体育改革中。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重视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及专业素养的革新。高校需要通过开展培训会、设置科研主题等方式,促使体育教师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及理论教学能力。如此,高校能够做好课程重构工作,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奠定基础。

3 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但目前大多数的体育教学都限制在课堂或者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学校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并没有自主锻炼的意愿,并且许多学生的课后锻炼也没有相应的指导[4]。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就需要体育教师提升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拓展课程的影响力,并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用信息技术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例如,微课教学模式是当前阶段适用于体育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上传到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中[5]。如此,体育教师可以开发并建设本校的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资源体系。在制作完微课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课上的内容,并设置一定的自学任务。以理论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对理论知识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基于现实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生学习完田径运动的相关健康知识微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模拟教材上的情景,以此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寓教于乐、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目的。并且,这样的微课视频还能够被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课后体育锻炼。具体而言,不同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兴趣不同,教师便可以在闲暇时间制作不同类型的教学指导微课,如八极拳、太极拳、军体拳等微课视频,然后在班群中提醒学生在校园学习平台中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如此,教师可以借助多种类型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课后锻炼兴趣,促进教学改革及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4 拓展教学项目,吸引学生参与

近些年,体育活动逐渐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在学校着力于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也推动了多种体育项目的兴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改革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拓展教学的项目,以此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6]。比如,教师可以将社会体育项目适当地加入到体育教学或者是体育宣传内容中,教师也可以将其他院校开展的热门体育课程引入到本校的体育选修课程体系中。

例如,近些年,非遗体育项目逐渐被人们重视,而许多非遗体育项目都经过时间与人民检验,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体育能力。高校便可以与本省的非遗体育项目传承人或者是本校、其他高校的非遗研究者合作,从众多非遗体育项目中挑选出意义健康、具备体育教学价值的项目,然后制作成微型宣传片、简短教学微课,然后上传到本校的线上资源网络平台中。如此,高校可以拓展体育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体育项目。并且,高校还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校园各官方宣传媒体,对非遗体育项目进行宣传,并鼓励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非遗体育项目时拍摄短视频。再如,不同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为花式跳绳,有的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为八极拳,还有的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为太极拳。学校应当尝试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引入其他学校的特色课程,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如此,高校便能够拓展教学项目,并利用这些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锻炼,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能力内涵丰富,对学生身体素质及个人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需要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联系,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以此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教师则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基于当代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应用信息技术,丰富体育实践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多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教师理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