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2020-11-25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专区体育教师信息化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长治 046000)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近些年大部分大专院校逐步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造。在此背景下,大专体育教学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大专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大专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身体素质及体育技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而目前大多数大专院校体育课程对信息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并不全面,如对网络平台重视不够等。

1 建设体育信息化教学环境

近些年,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重视,各院校也逐步开展了本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但是这些信息化环境建设主要范围是室内。因此,要建设信息化体育课程,就需要大专院校针对体育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体育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应当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硬件是指各种能够增强体育课程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软件是指网络平台及体育器械设备联网。信息化体育课程中,体育课程包括线上、线下两个方面[2]。首先,线上课程主要是以慕课、微课为主,开设线上课程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并解决教师示范动作难以顾全全体学生的问题,且这些线上视频也可用于课堂教学,但也需要学校建设相应的硬件。比如,学校可以在足球场等线下教学主要场所中建设室外电子屏幕,使体育教师在线下实践课堂中播放慕课、微课,以此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大专院校还应当重视体育器械、场地的联网工作,即在各体育器械及体育场地周围设立打卡、签到设备,将这些设备与学生的手机、校园卡绑定。如此,大专院校能够极大提升校内体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为体育教学及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大专院校还应当建设软件环境,即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基于校园网建设体育专区,为体育教学资源的传播分享提供基础环境。最后,网络平台还应当与硬件联网绑定,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各类体育运动榜单,营造校园运动风潮。

2 建设体育信息化课程模型

在建设信息化体育环境之后,大专院校还应当建设体育信息化课程模型,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及线上体育教育资源的价值。在信息化课程模型中,大专院校可以从教学、宣传、交流3个方面入手,使体育课程能够全面覆盖学生的体育生活。

教学是指建设线上教学专区,即大专院校基于网络平台划分专区,在该区内依据体育项目分类,要求体育教师将本校制作的线上体育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地上传到该区域中。并且,大专院校还应当将教学资源与学生校园网账号相联系,增强对学生使用线上资源的监控程度[3]。这一区域内的线上体育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慕课、PPT、Word等形式,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线上教学资源优化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比如,体育教师可以用微课视频增强运动技术教学质量,或者是利用慕课开展体育健康理论知识教学。宣传是指社会体育宣传专区,即展现社会上新兴或者是热门的体育项目,并尝试推广宣传非遗体育项目。在这一专区,体育教师将趣味性较强、体育教学价值较大的体育项目制作成各类宣传视频,供学生观看,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拓展课程教学内容。除网络教学平台外,体育教师还需要与校园其他官方宣传渠道进行合作,比如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共建阳光运动氛围。交流是指互动交流专区,该专区既可以融合在另外两个专区中,也可以与其他学科交流专区并列。即大专院校建设校园交流专区,然后分成各个学科,如此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好地帮助体育教师进行课程改革。

3 建设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完成信息化环境与课程模型的建设之后,大专院校还应当组织教师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以便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及教学课程模型的价值[4]。结合前文内容,大专院校应当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并要求教师将体育教学由课堂拓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与锻炼中。

如前文所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便需要利用这些资源建设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以太极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制作三类微课视频。第一类为介绍太极拳具有的保养身体价值理论分析视频,这一视频从保健、锻炼等角度出发,并融入专业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学习太极的作用。第二类视频为完整介绍太极演示流程的视频,这一视频应当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片源,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类视频为太极教学的拆分视频,教师应当将太极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微视频,然后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中,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通过这三类视频,教师能够辅助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同样需要充分利用建设好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组织开展小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视频的辅助下,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锻炼[5]。在学生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差异化教学理念,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实施差异性的指导、目标设立,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总体而言,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建设完毕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此建设高效率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4 建设体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制度主要是以期末考核为主,而体育课程也是如此,最重要的考核为体质检测、期末考核,这样的考核只能起到终结性检测的效果,并不能对学生起到足够的督促作用,也并不能推动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师应当建设体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将原本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

体育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体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也需要覆盖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基础的体育检测项目,例如男生的1000m长跑、引体向上等,并定期进行体育检测[6]。比如,体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自主测试体质检测的项目,将自测成绩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中。然后,体育教师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体育课上进行一次体质项目检测,然后将学生每次检测的成绩上传到网络平台中。通过应用这两种评价方式,体育教师可以将评价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锻炼习惯与成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及任务,以此督促学生坚持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观看线上教育资源作为评价的一部分,鼓励学生积极自学。总体而言,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进行统计评分,并按月、周发送给学生,以此鼓励学生勤加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大专体育教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专院校可以从教学环境、课程模型、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以便推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如此,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地观测学生实际的体育学习效果,为学生设计差异性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质量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专区体育教师信息化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新福建·新女性”电视专区上线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