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与“导”

2020-11-24洪颖琪

求知导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机器人探究信息技术

摘 要: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技术教学的历史仍较为短暂,各方面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本文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与“导”,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与“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4-0044-02

引 言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将难以深入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与“导”,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实践。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自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越有趣,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认识机器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各种类型机器人的图片,激发他们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再给他们看介绍机器人的视频,让他们对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引导他们自动阅读教材,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书上的知识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那么枯燥难懂了。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有精力去探究。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创新。课堂教学不能单纯进行理论教学,否则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且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学校已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设备齐全,各科教师也已逐渐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更应该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加以适当引导,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

二、课堂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一节课有40分钟,教师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用于知识点的讲解上,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可能一直集中。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略微放松一下,以便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避免因注意力分散而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此外,学习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思考的过程,学生多思考、常动脑,有利于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灭火机器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机器人灭火与消防员灭火的视频,让他们通过对比两个视频思考发明灭火机器人的目的,以及灭火机器人的利与弊。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灭火机器人的未来,还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提出一些优化灭火机器人的建议。在学生还未学会独立思考时,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设置小组组长,让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并认真思考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有助于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还能加强交流,增进感情。讨论过后,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互相讨论解决,一些解决不了的可以由组长在课上提出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出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与意义[3]。

三、教学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实践

托·富勒说过:“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学好一门学科,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4]。例如,数学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便使学生熟练运用知识。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但这门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物联网”一课,在讲解物联网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蜘蛛网,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联想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部署在大街小巷的监控探头、自动化生产、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等,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那些应用物联网的产品,并上网进行验证,最后在课堂上分享成果。现在,大多数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对于教材中一些不太难的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在熟悉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尝试一些复杂的操作。长此以往,即便没有教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自己主动实践。

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很强,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能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学一定要联系实际,因为小学生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了。当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时,学生就能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学习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那么以后遇到有难度的操作时,学生就会有耐心和信心坚持下去。

四、課后拓展知识,引导学生探究

当前,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拓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找到拓展的方向,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探究。

例如,在讲完“认识机器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找与接下来几课时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机器人的构造原理,探究机器人制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带学生了解课本较少涉及的一些知识,如编程。若学生感兴趣,教师可以考虑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当然,在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之前,教师要先学习这些课外知识,确保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后再引导学生去了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里放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外书籍供学生阅读。那些书籍上有课外的知识,也有蕴含这些知识的探究题目。例如,教师可以放一些与编程相关的书籍,同时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学生对于新颖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同时他们也有着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但时常找不到方法。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当然,教师只有自己对这些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对于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答案,学生反而会将其丢在脑后,就算当时听懂了,过段时间也会忘记。但是,自己思考探究得来的答案就不一样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题目与解题思路的印象。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教导、启发学生也要把握好时机,在学生思考后再给予提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

结    语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与“导”,不能让枯燥的理论磨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小学阶段才真正接触信息技术,若是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将严重影响其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与“导”,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进而为培养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张瑞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6(08):284-285.

林亚锋.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J].学周刊,2018,382(34):75-76.

粟盛海.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128.

孙英娟.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J].网络科技时代,2007,109(11):101-102.

作者简介:洪颖琪(1985.1—),女,江蘇扬中人,信息技术备课组组长,中学一级教师,镇江市教坛新秀,扬中市教坛新秀,获江苏省蓝天杯一等奖。

猜你喜欢

机器人探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